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3 小時 24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Vix指數

    12.55
    -0.29 (-2.26%)
     
  • 富時100

    8,225.33
    -22.46 (-0.27%)
     
  • 紐約期油

    80.88
    -0.02 (-0.02%)
     
  • 金價

    2,309.80
    -3.40 (-0.15%)
     
  • 美元

    7.8084
    -0.0002 (-0.00%)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日圓

    0.0483
    -0.0003 (-0.66%)
     
  • 歐元

    8.3397
    -0.0256 (-0.31%)
     
  • Bitcoin

    60,965.23
    -1,058.56 (-1.71%)
     
  • CMC Crypto 200

    1,265.95
    -17.84 (-1.39%)
     

極氪扭虧為盈路仍遙

剛於上月在美國上市的電動車企極氪公布首季業績,虧損雖持續,但蝕幅則收窄

重點:

  • 集團首季汽車銷售收入按年勁升73%但按季下跌近23%

  • 首五個月電動汽車交付近68,000台,只達全年目標近3成

劉智恒

近年電動氣車市場內卷慘烈,Gartner早前预测,過去十年間成立的電動車企,至2027年時,將有15%會被收購或破產。

對於這個估計,或許已是說得保守,但我們敢說,極氪有超過八成機會仍屹立於市場之上。不過,何時可以扭虧為盈,似乎暫未看到黑暗中的曙光。

吉利(0175.HK)旗下的電動車企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公布上市後首份成績表,總收入147.4億元(20.3億元),按年大升71%,但股東應佔淨虧損仍達20.1億元,按年收窄16%。若只計算汽車的收入,則上升73%至81.7億元。

按季表現遜色

年度相比看似理想,然而與去年第四季度比較就似乎有點後勁不繼,總收入按季跌9.9%,汽車銷售更跌22.8%,整體毛利率11.8%亦較上季跌2.4個百分點。

雖然股東應佔淨虧損收窄32.6%,但深入分析,虧蝕能按季大減,全賴期內大幅削減成本所致。其中研發開支由上季的31.6億元,大減12.3億元至19.3億元;銷售及一般行政開支則由22.08億元,減少2.56億元至19.52億元。

若研發開支的減少對未來技術發展沒影響,確實對公司有利,倘若是要減虧損而為之,就教人擔心,特別新能源汽車鬥的就是技術,研發開支似乎一點也不能省。

廣告

最致命是電動汽車交付量,今年首季只有33,059台極氪,按年雖上升117%,按季卻下跌16.6%。上市時,集團曾透露今年電動汽車交付量達23萬台,可即使加上4月的16,089台及5月的18,616台,首五個月只交付了67,764台,只能達到目標的29%。

年內交付難達標

集團首席執行官安聰慧對首季交付量有如下表述:「同比增長117%,創下季度新高,距離全年交付目標230,000輛更近一程」,安聰慧說得輕描淡寫,現實是在電動汽車行業內卷不斷,消費力又顯疲態下,他所說走近了一程,似乎與目標仍有相當距離。

事實上,業績公布後,極氪的股價一度跌近一成,收市跌幅收窄,全日報22.12美元,跌6.5%。雖然仍較上月的上市價21美元略高,卻較5月的高位32.243美元下跌逾3成。

投資市場似乎對極氪前景有相當保留,以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情況,別說要扭虧為盈,能做到收支平衡已是了不起。

上月極氪上市時,安聰慧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有四大點支持集團發展。一是新能源車在中國的滲透率已超過50%,市場已迎來拐點。其次是極氪在新產品的投放除MIX外,年內還計劃推出一款純電SUV。三是中國市場的渠道下沉,極氪的350家門店中, 85%在一二線城市;今年將在三四線市場共70個點進行布局。最後是進軍海外,去年11月起,極氪已在瑞典及荷蘭等地開店,亦與中東及亞洲的經銷商簽定代理協議。

內卷戰場競爭慘烈

安聰慧的如意算盤能否打得響,市場確有點懷疑。首先雖然中國電動汽車的使用量不斷擴大,但別忘記,今天電動汽車市場是百騎競走,龍頭比亞迪(1211.HK, 002594.SZ)自不用說,造車三大勢力「蔚小理」亦在努力不懈爭逐市場,後面還有零跑(9863.HK)、哪咤及五菱,小米(1810.HK)更加是來勢洶洶,還有海外巨人特斯拉(TLSA.US)等,整個行似乎已進入紅海市場,內卷嚴峻,而且市場銷售的增長亦開始放緩。

至於極氪揚言有新款純電SUV推出市場,但能否獲市場歡迎暫屬未知之素,事實各家車企的新款汽車排著隊推出,極氪的新款要能突圍而出,成功獲得消費者歡心,並不容易。

說到進軍下沉城市更有點讓人擔憂,極氪的定位較高端,大多車款平均售價在30萬元水平,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未必可以容易負擔得來,特別今天社會彌漫一片降級消費的氣氛,就連蔚來(9866.HK, NIO.US)也要接受現實,大力發展20萬元水平的「樂道」及10萬元的「螢火蟲」,而且不少電動車企早已用低價車款布局下沉市場,極氪要搶佔一定份額,實在知易行難。

對於海外拓展,原本不失為車企的一大出路,但美國及歐洲各國已開始針對中國電動車企,並作出行動打壓。上月美國將中國電動車的關稅提高了三倍,本月歐洲國家以中國政府補貼電動車企為口實,將於7月向內地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關稅,吉利被徵收的關稅為20%。此舉毫無疑問將加重電動汽車的成本,導致中國車企在歐洲的競爭優勢大打折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