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9,553.61
    +177.08 (+0.91%)
     
  • 國指

    6,934.70
    +63.32 (+0.92%)
     
  • 上證綜指

    3,154.03
    +31.63 (+1.01%)
     
  • 滬深300

    3,677.97
    +37.61 (+1.03%)
     
  • 美元

    7.8019
    +0.0012 (+0.02%)
     
  • 人民幣

    0.9253
    +0.0005 (+0.05%)
     
  • 道指

    40,003.59
    +134.21 (+0.34%)
     
  • 標普 500

    5,303.27
    +6.17 (+0.12%)
     
  • 納指

    16,685.97
    -12.35 (-0.07%)
     
  • 日圓

    0.0499
    -0.0001 (-0.18%)
     
  • 歐元

    8.4821
    +0.0053 (+0.06%)
     
  • 英鎊

    9.9080
    +0.0260 (+0.26%)
     
  • 紐約期油

    80.00
    +0.77 (+0.97%)
     
  • 金價

    2,419.80
    +34.30 (+1.44%)
     
  • Bitcoin

    66,872.62
    +1,458.64 (+2.23%)
     
  • CMC Crypto 200

    1,367.35
    -6.49 (-0.47%)
     

欧洲央行3月利率决策前夕 决策者就未来加息行动展开激烈辩论

【彭博】-- 有关欧洲央行下周利率决策的不同战线正在形成,一位官员呼吁再来一轮全新的紧缩行动,而其他一些同事则赞成谨慎行事。

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Philip Lane周一承认,在3月16日预期中50个基点的加息行动之后,央行有必要实施更多加息。但他反对欧洲央行政策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葡萄牙央行行长Mario Centeno强调,在确定加息步伐时,央行必须牢记通胀率甚至低于其自身预期。

与此同时,奥地利央行行长Robert Holzmann可能是最鹰派的决策者,他猜测下周的行动只不过是接下来四次每次50个基点加息的第一次,这一言论震动债市。

此前,比利时央行行长Pierre Wunsch周五表示,市场押注基准利率峰值将达到4%可能是准确的。目前距离4%还有150个基点的空间。

在下周四决策前一周的静默期开启前夕,上述言论显示了官员们正在寻求如何引导一场已侧重于未来会议的辩论。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周日似乎强化了她的用词,声称现在“极有可能”会在3月份加息50个基点。

“当前有关潜在通胀压力的信息表明,在我们3月会议之后进一步加息是合适的,”Lane在都柏林演讲时表示, “我们5月份的决策将非常有赖于数据。”

Lane在承认需要进一步收紧政策的同时,也发出警告称官员们不应处于“自动驾驶”状态,在5月决策前会有大量报告和调查为他们提供信息,他们应该评估已实施紧缩政策的累积效应。

葡萄牙央行行长Centeno表示,同事们应该注意到,整体价格涨幅比12月的预测有所放缓。

廣告

Centeno表示,这实际上是欧洲央行的目标,官员们不应急于就其他指标得出结论,这显示核心通胀数据有多重要现在是争论的重点,这一点在2月会议纪要中已有所体现。

相比之下,奥地利央行行长Holzmann则强调了这一潜在指标,其言论迫使两年期德国国债扭转涨势。

“我认为核心通胀率今年上半年不会明显放缓,而将保持在当前水平附近,”Holzmann向媒体Handelsblatt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我预计今年我们将还有四次50个基点的加息。”

这将让欧洲央行的存款利率升至4.5%,这一水平几乎还没人预见过。Wunsch周五有关如果潜在通胀率保持高位,“不排除利率达到4%”的评论已经标志着新的突破,就在上周,投资者首次押注利率将达到这一水平。

静默期开始前没什么公开活动。根据欧洲央行的安排,拉加德和执行委员会成员Fabio Panetta周三会有发言。行长出席旨在纪念国际妇女节,可以想见她不会谈论货币政策。

原文标题ECB Battle Lines Form for March Decision as Future Hikes Debated

--联合报道 Peter O'Dwyer、Márton Éder、Alessandro Speciale.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