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2 小時 45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941.78
    -170.82 (-0.94%)
     
  • 國指

    6,374.66
    -47.15 (-0.73%)
     
  • 上證綜指

    3,032.63
    +3.71 (+0.12%)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28 (+0.12%)
     
  • Vix指數

    12.66
    +0.72 (+6.03%)
     
  • 富時100

    8,146.86
    -16.81 (-0.21%)
     
  • 紐約期油

    78.45
    0.00 (0.00%)
     
  • 金價

    2,344.40
    -4.70 (-0.20%)
     
  • 美元

    7.8121
    +0.0022 (+0.03%)
     
  • 人民幣

    0.9284
    +0.0004 (+0.04%)
     
  • 日圓

    0.0494
    -0.0001 (-0.30%)
     
  • 歐元

    8.3629
    -0.0239 (-0.28%)
     
  • Bitcoin

    66,650.72
    +596.08 (+0.90%)
     
  • CMC Crypto 200

    1,387.40
    -30.47 (-2.15%)
     

【欲言不止】借運投資 聚焦管理層質素

【欲言不止】借運投資 聚焦管理層質素

鄭少秋的電視劇又重播。最近在飯局中,有位上世紀九十年代已經縱橫中環的前輩談起了《大時代》中,劉青雲向3位富豪「借運」的一幕。劇中借運之後,劉青雲就和鄭少秋對賭短炒,得勝報仇。前輩說當年富豪也有借運之說,認為自己運勢不夠強,因此減少擴大自己生意的規模,把資本長期投資在例如長江等藍籌股,由行正大運的李嘉誠把生意繼續做大,股價因此升值,自己也從而受惠。

這種借運之法,當然暗合現代追捧的滾雪球策略,即長期持有優質股票等待盈利上升。風水學說也有類似狀況,例如店面講求陰陽,屬陰的店面宜做一些客戶需要主動上門的生意。說穿了就是人流狀況:商場每上一層,人流就減少一半,所以戲院或美食廣場放在頂樓,消費者也會主動造訪,同時帶動了整個商場的生意。

向創業家借運投資,也就是理解到企業的長期榮枯,往往在乎於管理層的質素。研究股票,當然首先要看當下的營運狀況,以及現行的企業策略:舉個例,現在以馬車營運城巿交通的企業,運勢再強的管理層也不能力挽狂瀾。但是,計劃又往往跟不上變化,再好的企業策略也會因為政經發展而需要調整。優質管理層就能審時度勢,時而修正方向,繼續企業發展。

着重創業家個人能力

創業家運勢強,到底真的是因為八字算出來的40年大運,還是綜合了他的性格和經歷,實際上也不太重要,反正借運投資就是着重於分析創業家的個人能力,而股票只是投資者參與遊戲的媒介。

行業周期假如較慢,實際營運就能決定公司成敗,需要的主要是執行者。例如在喬布斯(Steve Jobs)之後,手機行業還有十幾年繁榮期,因此蘋果只要維持競爭優勢,就能一直發展,再加上股份回購等融資策略,這十餘年股價表現還是很好。

廣告

如果行業發展很快,就需要強勢創業家,才足以改變公司方向,例如電動車由不可能,到技術和產業鏈成熟,再到今天競爭白熱化,就算「令世界脫碳」這個願景不變,每一步都需要不同的企業策略。每隔幾年就大幅修改企業架構甚至改轅易轍,就不能依靠單單執行力高的管理層了。只有強勢管理層在這些時候才能扭轉方向。八字有謂身強身弱,也許就和能否堅持己見,帶領企業轉型的性格特徵相通。

但是,若要成功扭轉方向,就必須在事態還未明朗之前作出轉變,因此包括內部中層和外面投資者等現有支持者也未必會了解和同意。借運投資是假設了創業者現時處於順景的大運,就更願意繼續相信創業者的決策。能夠在企業混亂之際繼續持有甚至增持股票,等到改革成功,反映到股價之上,就是投資增值股的重點。

如心理輔助幫渡逆境

單論八字當然是盲信,但以此為心理輔助也無不可。有富豪級別的管理人曾對筆者說,30年來幾次企業處於混亂狀態,其實他也沒有十拿九穩的策略。但是有全城聞名的「師傅」批他處於20年的大運,因此他就有信心勇往直前,帶領公司渡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到了退休年紀,是否還相信20年大運之說?他沒有給予確實答案,但就說沒有這份批命,也許他在九十年代初,剛有第一桶金的時候,就會隨着家人移民溫哥華了。

作者為安泓投資的投資總監,亦為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席副教授。他為《信報》/信網撰文,與讀者分享投資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