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6.47
    -373.46 (-2.06%)
     
  • 國指

    6,324.05
    -153.19 (-2.37%)
     
  • 上證綜指

    2,945.85
    -26.67 (-0.90%)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Vix指數

    12.72
    +0.17 (+1.35%)
     
  • 富時100

    8,200.20
    -25.13 (-0.31%)
     
  • 紐約期油

    81.37
    +0.47 (+0.58%)
     
  • 金價

    2,330.40
    +17.20 (+0.74%)
     
  • 美元

    7.8083
    -0.0007 (-0.01%)
     
  • 人民幣

    0.9304
    +0.0004 (+0.04%)
     
  • 日圓

    0.0484
    +0.0001 (+0.19%)
     
  • 歐元

    8.3555
    +0.0172 (+0.21%)
     
  • Bitcoin

    61,264.69
    -125.86 (-0.21%)
     
  • CMC Crypto 200

    1,273.66
    +7.51 (+0.59%)
     

【港股解碼】港股炒殼:上市、賣殼、內部炒,一年內股價爆升7.5倍

最近「套路」這個詞特別流行,套路原本是指武術運動的一種形式,屬于「演法」,舊時也叫「套子」或「套」(好像哪裏不對)。到了互聯網時代,套路又被賦予了新意義,一句「少一些套路多一份真誠」,立馬就體會到套路的意思。網絡俗話說得好,「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今天來說一說股市裏的某種套路。

昨天(10.4)香港證監會一份公告指出,證監會完成對金誠控股(01462-HK)的股權分布審查,結果顯示于9月19日,公司合共18名股東持有公司19.71%股權(7883萬股),連同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韋傑持股75%,也就是說公司94.71%的股權集中在19個人手中,只有5.29%股本由其他投資者持有,顯示股權集中于極少數股東。

金誠控股當晚響應,除主席韋傑持股數外,並不對有關資料准確性發表意見,但公司確認,在2016年9月19日,公司的公衆持股量不低于25%。不過也提到,鑒于股權高度集中于少數股東,即使少量股份成交,公司股價也可能大幅波動,因此提醒股東及有意投資者在買賣公司股票時審慎行事。

話雖如此,但公司今日股價照升不誤,直接創近一年高位13.68元,而再往前查看公司股價,著實嚇一跳。就在一年前的10月5號,公司股價最高也才1.65元,當日收報1.61元,這一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麽,金誠控股的股價可以爆升近7.5倍?

查看公司網頁,金誠控股主營業務是以分包商身份在香港提供屋宇服務,包括電力、空調、消防安裝工程等,已有超過20年曆史,2014年10月16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但一看公司英文名Glod-Finance,不像一家樓宇服務供貨商會取的名字。

原來,一年前公司還叫雅駿控股,集團原大股東在2015年12月,將公司股權的75%出售給了金誠(香港)資産管理,最終控股公司是在中國境內注冊成立的甯波和澤潤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幕後大東家是浙江金誠集團,並且已在今年1月完成所有收購事項。這意味著,雖然公司現時的業務仍是在港提供樓宇服務,所有收入都來自香港,但實質上已不是一家港資公司,金誠集團借殼在港上市。說起來也是有點心酸,20年的曆史,結果剛上市滿一年,大股東就直接把他賣了。

所以說,總是深情留不住,偏偏套路得人心,賣盤以後,故事才剛剛開始。股份從2月17日起停牌逾2個月,實際控制人改變,公司改名,管理層也大換血,委任包括韋傑、徐黎雲等人爲執行董事,一看年報,新任執董均是35歲或以下的80後年輕人。

此外,由于控股權變動後觸發全購要約,且當時股價低于全購價,大多數公衆股東接受要約,使得新任大股東金誠持股升至9成,公衆持股量過低,不符上市規定最低要求的25%。于是大股東金誠配售不少于4977.55萬股持股,使得持股量由全購後的87.44%降至75%,公衆持股量恢複到25%。相信公司最新響應證監會的公告,正是指這個比例。

這家金誠集團是什麽來頭呢?集團官網顯示,公司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金融企業,服務于全球「新型城鎮化」,服務包括新城鎮、財富、金誠産業以及人文教育四大領域。總部位于杭州,成立于2008年,雖然成立短短8年,卻已是浙江省最大的財富管理機構。現時在7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座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擁有6家經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家基金銷售公司,4家公衆公司,全球員工近2000人,資産規模達500億人民幣。

一連串數字給人的感覺:很牛的樣子!別急,再看集團創辦人兼董事長韋傑,浙江大學法學碩士,80後,原本是一位律師,「單純因爲厭倦了扮演律師的角色」,于是「像RPG遊戲一樣,刪除角色,重來,創業」,這全是他本人原話。他刪除角色重來後,曾參與及領導設計許多財務管理項目,打造了「新型城鎮化下的金融産業鏈」,帶領金誠集團從金融財富管理,拓展到以公私合營(PPP)模式,爲地方政府實現現代金融推動的新型城鎮化服務。現時集中在浙江、江蘇、安徽等省的基礎設施領域,截止今年上半年,與政府項目簽約量達到1800億人民幣。他本人曾獲得201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活脫脫一個「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的典型代表。

金誠控股(01462-HK)過去6個月股價走勢圖(來源:港交所)

若公司所述爲真,那麽這25%的公衆股民們當然被大股東的背景吸引了,憧憬金誠控股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雅駿上市價1.1元,其後一年都徘徊在1.9元以下,賣殼的過程中,股價開始升破2元關口。金誠控股在今年4月26日複牌當日便升上3元水平,接下來的幾個月,金誠開始了平均一月突破一元的速度,進入9月份更是開挂,短短12個交易日股價升了70%!當然,若公司持股比例真如證監會所說,公衆持股比例極小,那麽這誇張的股價走勢也顯得合理了一些。

廣告

金誠控股曾在今年5月發公告澄清,大股東暫無注資計劃,但主席曾公開表示「金誠集團計劃聯同地方政府、金融機構等開發32個小鎮項目兼引入不同産業,而在港上市的金誠控股未來有空間物色穩定的投資項目」,所以股民們憧憬也不無道理。雖然公司今年7月年報還顯示,截止3月止,公司淨利潤按年大減50%至1930萬港元,毛利率同樣下跌,但公衆股民們不在乎,大家買單的是那個所謂的「套路」。

金誠主席韋傑曾表示,入股雅駿主要是看中可供投資的機會較強,雅駿主營的機電業務營運資金充足,並淨持現金,可以供未來尋求穩定的投資機會。而近年在港借殼上市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這是除首次公開招股(IPO)以外的另一種另類上市方法。

對于企業來說,能通過IPO上市當然是最好的,又能將業務上市,又能募集資金。但對于部分公司來說,IPO的程序以及對市場時機的掌握往往是很難克服的一個障礙。而借殼上市,可以避開新申請人盈利測試等規則,又可以大大縮短上市程序和時間,還不需要面對承銷的壓力,一般只要和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談好價格,達成買賣協議就可取得上市地位,成功率相對高。

近年香港小型公司賣殼買賣愈演愈烈,自然也迎來港交所及證監會的注意,收緊政策打擊殼股上市。但不少股民認爲自己已從中發現投資殼股的「套路」,例如尋找疑似殼股認購,在公布正洽商賣盤以及買賣協議詳情時投資殼股等等,但「套路」歸「套路」,投資殼股始終是一種高風險行爲,謹慎爲妙。

財華社記者 施歡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想轉載請關注官方微信號港股解碼,留言獲取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 http://www.finet.com.cn ) 財華香港網 ( http://www.finet.hk )或現代電視 ( http://www.fin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