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7 小時 54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47.73
    +35.57 (+0.09%)
     
  • 標普 500

    5,466.09
    -3.21 (-0.06%)
     
  • 納指

    17,750.82
    +33.16 (+0.19%)
     
  • Vix指數

    12.80
    -0.04 (-0.31%)
     
  • 富時100

    8,225.33
    -22.46 (-0.27%)
     
  • 紐約期油

    81.37
    +0.54 (+0.67%)
     
  • 金價

    2,312.90
    -17.90 (-0.77%)
     
  • 美元

    7.8085
    -0.0001 (-0.00%)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日圓

    0.0484
    -0.0003 (-0.60%)
     
  • 歐元

    8.3466
    -0.0187 (-0.22%)
     
  • Bitcoin

    61,228.09
    -409.46 (-0.66%)
     
  • CMC Crypto 200

    1,262.13
    -21.66 (-1.69%)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华尔街巨头从“中国梦”中醒来

【彭博】-- 在中国金融市场大开放三年多之后,华尔街巨头清晰地看到,在这个60万亿美元市场中赚大钱的希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渺茫。

随着地缘政治气候日益恶化、习近平把安全问题置于经济之上的意愿打击了私营部门,扼杀了并购交易,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等银行正在缩减它们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和利润目标。据因事未公开而不愿具名的高管称,大型银行正着眼于进一步大规模裁员。

营收大幅增长曾让高盛在2021年超额完成了目标,但在中国商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该行已调整了对其五年计划的预测。摩根士丹利选择暂不设立在岸券商,并将衍生品和期货业务投资缩减至约1.5亿美元。知情人士称,该公司计划最早本周进行另一轮裁员,将影响其7%的亚太区投资银行家,进而将加入今年早些时候削减中国业务岗位的摩根大通等竞争对手的行列。

对许多华尔街巨头来说,这些行动意味着180度大转弯。仅仅18个月前,它们还一心想要实施在中国大型银行的大本营与它们争高低的计划,唯恐找不到足够的本土人才来推动扩张。前述高管称,但是许多公司现在已经意识到,它们需要就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行彻底反思,因为商业环境已经显著恶化,而且在中国赚取超额利润的最佳机会已经不复存在。

“这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使得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成本上升、回报则大大降低,”波士顿大学金融学教授Mark Williams说。“这些全球性银行暴露在很高的政治行动风险之中,这些行动可能给它们的特许经营权和股东造成实质性经济伤害。”

廣告

高管们还称,虽然许多银行正在全球各地裁员,但在中国的裁员规模是多年来最大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比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力度更大。在实施了三年防疫限制、整顿了从金融科技到民营培训和房地产等各种领域之后,中国经济正在艰难复苏。总体而言,自9月以来,至少有100个专注于中国业务的岗位被裁。高管们称,单单高盛在大陆的员工就减少了逾十分之一;之前该公司将人手增加了一倍至逾600人,以扩大业务。

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的代表不予置评。

更加悲观

在中美爆发贸易争端、中国经济陷入1990年代初期以来最严重的放缓之际,习近平寻求提振经济并已经实施了几十年来最彻底的金融服务业改革,允许外资企业持有保险、银行、券商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全部股权。然而,在向合资伙伴学习了多年之后,中国国有企业在所有这些领域都根基深厚,使得跨国公司难以与它们展开竞争。

“中资银行全面主导了市场,”Odeon Capital Group驻纽约的长期银行分析师兼首席金融策略师Dick Bove说。他补充说,内资公司现在“几乎不需要美国的专业知识了”。

中国长期以来被视为能在并购、股票发行和交易等各种领域赚取巨额费用的最后一个前沿市场,因此它牵涉到国际银行的重大利益。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和摩根士丹利2022年合计在中国的敞口为480亿美元,不过这已经比前一年下降了16%。据彭博计算,这些银行近年来已斥资逾40亿美元,用于增持在证券和资产管理合资公司的股份或者收购控股股份,押注于未来的增长。

而地缘政治格局更加分裂的大环境,意味着华尔街的企业必须努力实现日益微妙的平衡。在公开场合,大家说的都是同一套话:中国仍是个巨大的机会,他们没有撤退计划,特别是在已经花了这么多钱的情况下。但私下里,华尔街高管说的是,随着紧张局势一再加剧,很难做到“左右逢源”。而随着美国大选再度临近,这可能会变得更难 —— 对华政策在美国两个政治阵营都将是重要议题,几乎肯定会制造出更多戏剧性的事件。

前述人士说,因此,银行管理层正在加强对信用和市场风险的检查,不停询问亚洲高层他们的流动性情况以及客户受美国制裁影响的可能性。他们补充说,银行家们离中国越远,就越悲观。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表示,华尔街银行早就应该把地缘政治风险纳入考量了;未来五年,对他们来说的最好情况是,中国掉转方向,回到真正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市场改革道路上来,修复商业环境。他说,这是一种可能性极低的情景,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可能。

前述人士还说,这种不明朗的前景已促使摩根士丹利几年来都是在香港做中国业务,而且这一金融中心还将继续扮演主要桥头堡的角色,尽管该公司在内地设立了一些银行和资产管理子公司,并申请了研究和做市牌照。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去年占该行亚太投行收入的比例不到一半,而前几年占比约为60%。

这些华尔街机构面临着几个方面的阻力。过去几十年最大的收入来源 —— 帮助中国公司去纽约上市 —— 几乎已经枯竭。习近平收紧了上市规则,想把公司留在国内,同时美国又在会计问题上向中国企业发难。这让首次公开募股(IPO)陷入停滞,促使包括中国石油和两大航空公司在内的中概股领头羊寻求从纽约退市。

中国公司的海外股票发售规模在2022年降至区区190亿美元,远低于2020年和2021年超过1,200亿美元的水平,当时瑞银、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银行最为风光。虽然这类交易现在开始回升,但银行家们表示,许多上市交易执行不了,因为投资者不愿意出高价,而中国公司不愿意卖低价。

跨国银行在开拓竞争激烈的中国国内市场方面,也没有多少建树。高盛去年在中国的股票发行安排方面排名第13位,落后于12家本土银行。离岸债券市场曾是汇丰控股和高盛等承销商的一大佣金来源,但在许多中国房地产公司违约之后,这个市场也陷入了低迷。

推荐阅读:中国金融开放不如预期 一些全球银行专注该国的业务裁员并缩减奖金

中国海外投资 —— 另一个咨询费来源 —— 也有所放缓。彭博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去年仅宣布了44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与2016年的峰值2,330亿美元相去甚远。

与此同时,外国公司被盯得更紧了 —— 出于对敏感信息的担心,中国当局突击了为全球投资者进行尽职调查的咨询公司。因为担心数据安全问题,北京还敦促国有企业逐步停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而且,万得等金融数据提供商最近也不再向海外客户提供中国公司的详细信息,这也让投资者受到了惊吓。

地位下滑

根据美国商会今年发布的商业环境调查,由于局势紧张,中国不再是大多数美国公司的前三大重点投资目的地之一。包括华平投资在内的投资公司收缩了中国的交易撮合团队,凯雷和太盟等私募股权巨头现在发现,它们难以在亚洲地区筹集新资金。由于地缘政治风险,两家加拿大养老基金最近暂停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

资产管理领域,贝莱德和富达国际等机构正在推进它们新生在岸业务的扩张,但竞争对手Vanguard集团则计划关闭在中国的剩余业务,范达已经解散了计划成立的中国公募基金业务团队。

这还是在中国政府官员强调了需要外商投资的情况下。中国政坛二号人物 —— 总理李强 —— 3月承诺为跨国公司的发展创造广阔空间,证监会主席也在与10家跨国公司领导人会晤时重申了中国开放资本市场的决心。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摩根大通本月将在上海主办三场会议,包括中国新经济论坛和全球中国峰会,其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计划出席。

在3月于上海举行的晚宴上,摩根大通亚洲首席执行官Filippo Gori对1,000多名员工表示:“今年业务可能放缓,但请忽略各种噪音和故事,专注于我们希望在中国实现的目标长期。”

在波士顿大学的Williams看来,对华尔街来说,最好是中国和美国放软措辞,帮助创造出更友好的环境。

“这是不太可能的,”他说。“双方都不肯相让,银行陷入两难。”

原文标题Wall Street’s Biggest Banks Face a Harsh Reality Check in China

(新增第二个小标题下的内容)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