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7 小時 59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716.47
    -373.46 (-2.06%)
     
  • 國指

    6,324.05
    -153.19 (-2.37%)
     
  • 上證綜指

    2,945.85
    -26.67 (-0.90%)
     
  • 道指

    39,236.36
    +108.56 (+0.28%)
     
  • 標普 500

    5,482.70
    +4.80 (+0.09%)
     
  • 納指

    17,859.65
    +54.50 (+0.31%)
     
  • Vix指數

    12.46
    -0.09 (-0.72%)
     
  • 富時100

    8,179.68
    -45.65 (-0.55%)
     
  • 紐約期油

    81.39
    +0.49 (+0.61%)
     
  • 金價

    2,336.70
    +23.50 (+1.02%)
     
  • 美元

    7.8085
    -0.0005 (-0.01%)
     
  • 人民幣

    0.9303
    +0.0003 (+0.03%)
     
  • 日圓

    0.0483
    +0.0000 (+0.04%)
     
  • 歐元

    8.3610
    +0.0227 (+0.27%)
     
  • Bitcoin

    61,945.82
    +914.46 (+1.50%)
     
  • CMC Crypto 200

    1,287.33
    +21.19 (+1.67%)
     

瑞銀:華企欲轉移供應鏈 憂特朗普回朝加稅 尋替代市場

瑞銀:華企欲轉移供應鏈 憂特朗普回朝加稅 尋替代市場

中美兩國關係對企業家的部署有極大影響。瑞銀公布早前對中國企業家的一項調查顯示,有意將出口生產轉移到海外的受訪者比例,達到所有調查最高水平,而南韓成為已經或計劃搬遷的出口企業最受歡迎目的地。瑞銀投資銀行研究部亞洲和中國經濟師鄧維慎表示,大多數企業家預計,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將加徵關稅,企業家首兩項部署分別是「尋找替代市場」與「供應鏈轉移」,相信這是企業供應鏈轉移意願增強的部分原因。

逾三成產能投韓台大馬等

瑞銀的UBS Evidence Lab,於4月18日至5月14日進行了第13期中國企業家問卷調查,共有423名企業高管受訪。大多數受訪者預計,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美國將加徵關稅,而一旦關稅上調,「尋找替代市場」是最多受訪者的選項,其次是「供應鏈轉移」。根據調查顯示,有供應鏈轉移意願的出口企業計劃將31%至50%的出口產能轉移至國外,當中多數企業計劃在2026年之前完成轉移。

調查指出,南韓成為已經或計劃搬遷的出口企業最受歡迎的目的地(但相較2023年調查結果佔比有所下降),台灣位居第二,馬來西亞攀升至第三位,印尼受歡迎程度也大幅提升,越南的受歡迎程度則沒有變化;南韓和台灣同樣是近期增加投資前兩大目的地,其次是馬來西亞。在最新調查中,其他東盟經濟體的受歡迎程度上升可能表明,未來幾個季度或將有更多外國直接投資流向這些經濟體。

光伏產品難規避制裁

鄧維慎表示,供應鏈連通性、被免除美國加徵關稅的可能性以及目的地對外企政策,是出口企業計劃轉移供應鏈的首三大考量因素。

對於已啟動供應鏈轉移的企業而言,目的地的外國業務政策、生產成本和供應鏈連通性是三大主要障礙。

美國早已表明,對於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出口企業,如果被發現為部分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規避雙反稅,相關企業將被加徵關稅。瑞銀分析,部分廠商對美光伏出口佔比較小,相信他們仍有資格獲得關稅豁免,所以直接影響應較小。然而,對於考慮轉移供應鏈的企業而言,生產轉移後被加徵關稅的風險可能會成為更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