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366.95
    -109.85 (-0.59%)
     
  • 國指

    6,510.37
    -44.69 (-0.68%)
     
  • 上證綜指

    3,051.28
    +2.48 (+0.08%)
     
  • 滬深300

    3,574.11
    -18.13 (-0.50%)
     
  • 美元

    7.8119
    +0.0026 (+0.03%)
     
  • 人民幣

    0.9272
    +0.0001 (+0.01%)
     
  • 道指

    38,884.20
    -1.97 (-0.01%)
     
  • 標普 500

    5,351.82
    -1.14 (-0.02%)
     
  • 納指

    17,128.70
    -44.43 (-0.26%)
     
  • 日圓

    0.0496
    -0.0003 (-0.62%)
     
  • 歐元

    8.4399
    -0.0655 (-0.77%)
     
  • 英鎊

    9.9370
    -0.0500 (-0.50%)
     
  • 紐約期油

    75.50
    -0.05 (-0.07%)
     
  • 金價

    2,322.40
    -68.50 (-2.87%)
     
  • Bitcoin

    68,859.21
    -2,081.43 (-2.93%)
     
  • CMC Crypto 200

    1,439.70
    -39.00 (-2.63%)
     

台灣疫情嚴峻迫政府加碼刺激 貨幣政策暫無用武之地

【彭博】-- 台灣這波新冠疫情來的又快又急,三級警戒使得人人自危,在外消費已成奢侈想像,服務業難以為繼勢必將衝擊內需表現,政府施救迫在眉睫。

台灣立法院預計下周通過紓困特別預算修正案,今日執政的民進黨團再提案較原計劃另增2100億元台幣額度,如獲通過,預算總上限將一舉提高至8400億元,為挽救經濟支援彈藥。緊隨而來的辯論則是餅夠不夠大?又該怎麼分才能真正保住經濟果實?

一連串的防疫漏洞使得台灣疫情從4月底開始升高,近來每天新增數百例的本土確診,相比之下僅有約1%民眾施打疫苗,均預示疫情完全控制仍需一段時間,然而被迫歇業的店家和收入減少的受薪階級可能無法支撐那麼久。

「民間企業很多是現金流不足,容易陷入財務困境,」台新投顧經濟學家喬慕恩說,雇主如果無法持續營運,也會波及員工,因此政府由上而下主動「專項補貼」會比被動等待業者來申請紓困有效。

此外,如果三級軟性封鎖延續到7月,他認為財政刺激或許還要加碼,而且這只是確保企業營運不中斷、受薪者獲得基本生活費用的保障而已,之後待疫苗施打率升高、民眾敢出門,或許還需要如三倍券等後續的消費刺激措施。台新已將台灣今年GDP成長率預測下修約一個百分點至3.5%-4.0%。

元大投顧在最新的疫情影響報告中預估,以美國去年執行封鎖一個月的經驗推估,台灣如果警戒升級,最壞的狀況將是第二季GDP年增率從原預測成長10%,降至零成長。

舉債空間充足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周二接受彭博採訪時指出,這次疫情和去年的嚴重程度完全不同,產業受影響更大,各部會正在整理可能的紓困和刺激措施,包括參考國外的經驗一起評估,是不是雨露均沾還是設定發放門檻都可以考量。而且不排除待疫情告一段落後,再推出類似去年的三倍券措施。

廣告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周四在記者會上指出,目前計劃中的紓困方案包括央行新增中小企業紓困貸款額度1000億元,受衝擊的中小企業薪資補貼從寬、從優,每人每月2萬元台幣,以及弱勢族群、自營作業者、農漁民、遊覽車、計程車駕駛等補貼1-3萬元不等。

台灣去年對航空及觀光等受重創的產業採行包括補貼租金、員工薪資、營運費用等做法,但設定了營業額較前一年同期衰退50%以上等門檻。

針對刺激規模拿捏,羅秉成指出,英美等國「下重手可以理解,因為他們的經濟受到重創」,但台灣經濟基本面還算平穩,目前還不必要採取巨額的刺激政策。不過他也強調,一旦疫情嚴重失控,屆時就該快速加大力道,必要時可以再度修法提高預算額度來彈性因應。

值得慶幸的是,台灣過去一年防疫得宜加上全球產業供應鏈型態改變,成為全球少數維持正成長的經濟體,也有助政府債務情況良好,為加碼財政刺激政策讓出空間。

據國庫署統計至4月底資料,台灣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債務約6.05兆元,占前三年的名目GDP比率約為31.8%,距法規上限的40.6%仍有十分充裕的空間。據彭博計算,舉債空間尚有約當1.67兆元台幣。

貨幣政策已夠寬鬆

至於去年已把政策利率降至歷史低點的台灣央行,台新的喬慕恩和澳新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均認爲,此番對抗疫情、激勵經濟的重點不在於貨幣政策。

「降息不能控制疫情,」楊宇霆直言,台灣的利率已經很低,企業已能從銀行借到大量便宜的資金。他表示,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派錢」已是「保就業」的標準做法,要比央行的貨幣政策直接有效的多。

維持今年經濟成長4.4%預估的他稱,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中心,對供應鏈轉變的長期策略性投資不會受影響,疫情升溫可視為短暫而突然的因素,並非長期趨勢,只要如同去年那樣做好防疫,並施打疫苗,前景依舊看好。

台灣主計總處在2月時上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4.64%,且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初值出乎意外高達8.16%,原有機會再度上修全年展望,不過受疫情打亂,原訂本周公布最新預估數已延至6月4日發布。

延伸閱讀:

台灣周四新增401例本土新冠確診 累計本土確診超過5500例台灣延長疫情三級警戒至端午節 至8月底疫苗到貨可達1000萬劑 台灣總統蔡英文:未來一年將守住台灣經濟穩健成長台灣4月外銷訂單再創雙位數成長率 本季續航力視疫情發展而定

(更新第二段特別預算總額及第八段紓困細節)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