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6 小時 32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716.47
    -373.46 (-2.06%)
     
  • 國指

    6,324.05
    -153.19 (-2.37%)
     
  • 上證綜指

    2,945.85
    -26.67 (-0.90%)
     
  • 道指

    39,067.79
    -60.01 (-0.15%)
     
  • 標普 500

    5,474.08
    -3.82 (-0.07%)
     
  • 納指

    17,851.71
    +46.56 (+0.26%)
     
  • Vix指數

    12.55
    0.00 (0.00%)
     
  • 富時100

    8,179.68
    -45.65 (-0.55%)
     
  • 紐約期油

    81.82
    +0.92 (+1.14%)
     
  • 金價

    2,334.50
    +21.30 (+0.92%)
     
  • 美元

    7.8091
    +0.0001 (+0.00%)
     
  • 人民幣

    0.9303
    +0.0003 (+0.03%)
     
  • 日圓

    0.0483
    0.0000 (0.00%)
     
  • 歐元

    8.3602
    +0.0219 (+0.26%)
     
  • Bitcoin

    61,725.06
    +823.06 (+1.35%)
     
  • CMC Crypto 200

    1,288.02
    +21.88 (+1.73%)
     

糧食危機|氣候變化加劇 全球農作物恐跌兩成 南亞稻米產量影響更大

近年世界各地不同研究均揭示地球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香港中文大學──埃克塞特大學環境持續與應變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綜合評估了地表臭氧污染及氣候變化對全球主要農作物產量的影響,並推算到2050年全球農作物產量將減少達22%,其中南亞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尤其該地區的稻米生產,單計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的影響,已導致該地區的稻米生產量到本世紀末減少達四成。

這項研究是首次評估臭氧、二氧化碳排放及氣候變化三項因素對農作物的共同影響,並預測每一年農作物受影響的程度,結果顯示全球食物安全及糧食危機將會加劇。

由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副教授戴沛權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使用由英國氣象局研發的聯合英國地表環境模型(JULES)模擬未來地表臭氧、二氧化碳濃度和氣候變化對全球農作物產量的影響,研究團隊選擇四種最重要的主糧:玉米、大豆、小麥和稻米,並以2010年的氣候環境參數作為基線。

大豆產量跌幅顯著

研究團隊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中的高溫室氣體排放情境(代表濃度路徑RCP8.5)套用到JULES模型,模型結果顯示氣候變化和高臭氧濃度導致所有農作物的產量預計會在未來數十年持續下跌,當中大豆產量的跌幅尤其顯著。

是次研究也評估了各主要糧食生產地區(例如中國、美國、巴西、阿根廷、印度及歐洲)受影響的程度,以大豆為例,預測結果顯示,到2100年中國的大豆產量將減少22%,而美國產量的跌幅更達42%。

研究指出氣候變化對稻米產量的影響最大。現時南亞是全球主要稻米出產地區,預計到2050年,該地區的稻米產量或將減少10至18%,2100年的跌幅更可能達到40%。近期,印度接連受到熱浪及其他極端天氣打搫,導致小麥失收而要管制其出口,已經引起全球關注氣候變化帶來的糧食危機問題。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Powered by Merc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