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35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716.47
    -373.46 (-2.06%)
     
  • 國指

    6,324.05
    -153.19 (-2.37%)
     
  • 上證綜指

    2,945.85
    -26.67 (-0.90%)
     
  • 道指

    39,164.06
    +36.26 (+0.09%)
     
  • 標普 500

    5,482.87
    +4.97 (+0.09%)
     
  • 納指

    17,858.68
    +53.53 (+0.30%)
     
  • Vix指數

    12.24
    -0.31 (-2.47%)
     
  • 富時100

    8,179.68
    -45.65 (-0.55%)
     
  • 紐約期油

    81.97
    +0.23 (+0.28%)
     
  • 金價

    2,335.10
    -1.50 (-0.06%)
     
  • 美元

    7.8085
    -0.0003 (-0.00%)
     
  • 人民幣

    0.9303
    0.0000 (0.00%)
     
  • 日圓

    0.0483
    -0.0000 (-0.04%)
     
  • 歐元

    8.3551
    -0.0027 (-0.03%)
     
  • Bitcoin

    61,441.19
    +498.47 (+0.82%)
     
  • CMC Crypto 200

    1,281.24
    +15.10 (+1.19%)
     

經濟沉痾令歐元區黯淡已久 歐洲央行若本周率先降息將成為難得亮點

【彭博】-- 本周倘若降息,對於歐洲央行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

決策者20年來首次可以在沒有金融緊急狀況迫使之下啟動貨幣寬鬆周期。而且,投資者正在釋放對歐元區的信心,殖利率受到了抑制。

不過,儘管表面看似平靜,但經濟已經開始暴露出數十年來沈積下來的問題。與美國經濟活力以及中國崛起對比,歐元區顯得黯淡無光,經濟成長乏力、生產力低迷、人口結構不佳、主要國家的公共財政臃腫等問題。

良性的市場和復甦的經濟為布魯塞爾和各國提供了難得的喘息空間來應對這些挑戰。如果政客們不抓住這個機會,盡快實施促進成長的改革和修復公共財政,那麼該地區就有可能進一步滑向影響力微弱的境地。

「如果沒有重大覺醒,歐盟將成為一個影響力大大減弱的全球力量,爭奪經濟主導地位的將是美國和中國,」彭博經濟研究首席歐洲經濟學家Jamie Rush表示。

眼下,歐元區即將迎來轉折點的感覺顯而易見。歐洲央行降息之際正值歐元區歷史上最嚴重的通膨時期似乎基本結束,淺度衰退剛剛結束,伴隨著意外的經濟成長。

衡量風險的一個關鍵指標 —— 義大利國債與德國國債之間的利差 —— 在2024年早些時候收窄至兩年低點。雖然隨著投資者評估歐洲央行在經濟比預期更具韌性的情況下可以降息多少,殖利率有所上升,但沒有跡象顯示2022年首次加息之前困擾市場的碎片化擔憂出現。

「以前你常常會聽到歐洲以外地區的投資者說:歐洲無足輕重,」Vanguard Asset Management全球利率主管Roger Hallam說。「現在這種聲音已經聽不到了。」

廣告

支持這種觀點的是區域層面更具凝聚力的政策背景,包括歐盟疫情期間祭出的不可想象的復甦計畫,以及歐洲央行推出的新危機應對工具等等。

去年投資者的恐慌導致美國和瑞士接連出現銀行倒閉事件,而歐元區卻沒有出現類似狀況,這也印證了該地區的韌性。

不過,該地區的長期問題看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危險。

「雖然歐洲現在做得更好,但深刻的結構性挑戰 —— 老齡化、氣候變化和全球碎片化 —— 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高級官員Alfred Kammer曾在5月份發出警告。

生產率疲軟以及隨之而來的潛在成長乏力,就是這樣一個問題。自本世紀初以來,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在這方面的表現一直比美國差。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在5月份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結果就是生活水平改善放緩以及「在全球的經濟實力下降」。

另一個主要問題是人口老齡化,這加劇了低潛在成長和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尤其是因為整個地區的養老金主要來自當前稅收收入。

最緊迫的是本已難以實施財政緊縮的國家面臨公共財政惡化。據Scope Ratings,義大利將在短短三年內擁有歐洲最大的債務規模。

原文標題ECB Rate Cut Will Be Rare Bright Spot in Troubled Euro Region

--聯合報導 Aline Oyamada.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