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12.16
    -299.05 (-0.76%)
     
  • 標普 500

    5,469.30
    +21.43 (+0.39%)
     
  • 納指

    17,717.65
    +220.84 (+1.26%)
     
  • Vix指數

    13.11
    +0.27 (+2.10%)
     
  • 富時100

    8,214.61
    -33.18 (-0.40%)
     
  • 紐約期油

    81.09
    +0.26 (+0.32%)
     
  • 金價

    2,323.20
    -7.60 (-0.33%)
     
  • 美元

    7.8080
    -0.0006 (-0.01%)
     
  • 人民幣

    0.9302
    +0.0006 (+0.06%)
     
  • 日圓

    0.0485
    -0.0002 (-0.33%)
     
  • 歐元

    8.3395
    -0.0258 (-0.31%)
     
  • Bitcoin

    61,447.74
    +359.58 (+0.59%)
     
  • CMC Crypto 200

    1,272.76
    -11.02 (-0.86%)
     

股市估市:港股尋寶 瞄準4板塊

內地為促進內循環經濟發展,將再度聚焦內需的刺激。
內地為促進內循環經濟發展,將再度聚焦內需的刺激。

港股在2022年由最高位25,050點一直跌至最低14,597點,最大跌幅超過一萬點,預期踏入2023年,市況將有所改善,恒生指數有機會上試23,000點水平。在這個條件下,投資者今年在板塊方面的部署可以重點留意兩大方向,一是在外圍息率上行速度放緩之下,將會對部分行業在估值計算方面帶來復甦;二是內地取消防疫措施後對經濟活動帶來的提升,部分行業受惠將更加直接。

內地穩經濟 全力谷內需

在這兩大重點主線之下,今年投資者不妨重點留意航空股、內需股、科技股及收息股等4大投資主題。

首先航空股方面,內地宣布將於1月8日起解除入境隔離措施,香港亦跟隨放寬防疫措施,相信今年航空業的復甦空間最大。

內需股方面,過去一直都強調,在內地新冠疫情相對比較重要的時期,內地一定會加強內地的部署去穩定經濟大局,而當疫情一旦趨於平穩的時候,內地將會再度聚焦內需的刺激,促進內循環經濟的局面。

在近一段時間,內地持續放寬防疫措施的同時,亦配合很多不同刺激內需的政策。例如前段時間,內地相關部門便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至2035年)》,裏面指出「充分調動市場資源要素、激發社會投資潛能、提升消費質量」等。與此同時,經歷了過去一年內需股較為明顯的調整後,部分的內需龍頭企業,已經重新出現長線入市的時機。

科企基本因素大幅改善

至於科技股方面,若以恒生科技指數為例,自2021年高位開始計起,到去年最低位,指數已經累跌近75%。

在近兩個季度,大型科技股份業績普遍都表現理想,相信在息率上升、行業監管等一些非日常經營因素逐步有改善趨勢之下,加上前期中概股審計迎來利好進展的情況之下,今年市場對科技股的投資焦點,將會重新聚焦基本面,即是業績的因素。如果純粹從業績因素去衡量科技股的價值,目前大型科技股仍是屬於非常吸引的水平。

最後一個就是收息股。收息股的特點是業務穩健、業績平穩、股息吸引,這些投資者均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今年對於收息股將額外具有一個特殊的因素。

由於經歷了去年環球央行息率快速抽升之後,現時市場對收息股的息率要求變得非常苛刻,以前4至5厘已經屬於高息,而現在沒有6至7厘可能也算不上高息。在今年加息放緩,債息有望回落之下,收息股就算業績基本面不變,息率都有下調空間,也即代表股價有上升的潛力。

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 伍禮賢(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並沒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