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024.97
    -87.19 (-0.22%)
     
  • 標普 500

    5,463.34
    -5.96 (-0.11%)
     
  • 納指

    17,759.47
    +41.81 (+0.24%)
     
  • Vix指數

    13.05
    +0.21 (+1.64%)
     
  • 富時100

    8,220.13
    -27.66 (-0.34%)
     
  • 紐約期油

    80.31
    -0.52 (-0.64%)
     
  • 金價

    2,308.00
    -22.80 (-0.98%)
     
  • 美元

    7.8089
    +0.0003 (+0.00%)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日圓

    0.0484
    -0.0003 (-0.58%)
     
  • 歐元

    8.3427
    -0.0226 (-0.27%)
     
  • Bitcoin

    61,797.42
    +76.86 (+0.12%)
     
  • CMC Crypto 200

    1,277.40
    -6.38 (-0.50%)
     

【談股論策】短炒中央送賀禮 強勢股回吐可吸

【談股論策】短炒中央送賀禮 強勢股回吐可吸

半年結臨近,全球政經問題目前未有明顯好轉跡象,高息抗通脹、地緣緊張局勢、貿易博弈升級、疫後復常進度不如預期,企業營運繼續面對競爭大、處境困難等情況,一如港股在「六絕月」反覆尋底,好友正期待慶回歸中央送大禮,並且於下月三中全會舉行前後再有利好政策出台。技術上,大市在尋底,未至於重返周期性下跌浪,只是再破頂機會大減,「七翻身」機會一般,宜維持投資多元化;強勢股回吐,基本面無大轉變的可吸納,入市應以短炒利好政策為主。

地緣局勢變數多 後市難料

投資市場半年結前,全球政經及地緣政局均存在頗多不明朗因素,俄烏局勢正進入敏感時刻,早前烏克蘭軍事失利,促使歐盟及美國加強軍援,更容許在俄羅斯邊境使用西方供應軍備,導致俄羅斯派軍艦到古巴演練作回應,甚至加大核威脅;美國及其盟友包括菲律賓在東海、南海及台海有不同程度的活動;中東的以巴局勢,各方就和平協議在討價還價,最終結果會引發油價、金價、外滙及航運股等起伏。

此外,在七國集團(G7)會議前,歐盟對華電動車加徵關稅,並在會議後指控中國貿易行為不公,之後會否有某種貿易戰爆發,將影響大市及個別板塊,成為淡友發難的藉口,一切等着瞧。

今次G7出席各國領袖均呈弱勢,無論是英美法德及日本的領袖在國內支持度低,今年陸續有大選後換馬風險,意味未來政局發展難料。11月份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無論對華及歐盟,以至解決俄烏和以巴局勢,甚至全球貿易博弈升級與否,均有直接影響,令目前投資市場以中短線操作為主。

廣告

美國聯儲局未因早前加拿大及歐央行相繼減息而調整利率,議息後的點陣圖預期2024年只減息1次,一再令市場失望,市場藉最新通脹及經濟盛衰數據炒起伏,科企主導的納指不斷創新高,反之代表傳統經濟的道指高處不勝寒,表現相對較弱,反映本土經濟產業榮辱互見,暫不足以因導致經濟不景而要減息,但同時全球經濟民生受美息高企拖累,不利股市。

長期為全球提供廉價資金的日本央行,在維持低利率下已經減少回購國債,代表低成本資金供應減少。

資金流多寡左右大市走向,4、5月份港股出現小陽春,升浪中曾單日逾2000億元成交,亦有統計指首季已見部分外資對沖基金增持中港股市,為大市完成上升前的築台,最終亦有不少挾淡倉活動,令恒指成功突破17200點附近橫行區頂部後,繼續尋頂,升至19706點高位。

外資興趣一般 靠北水突圍

不過,隨着多間大型科企及礦務企業在市場集資,早前統計發行可換股債券、供股及批股等已經籌得達千億元,抽走部分資金,上周大市每日成交無論升跌均縮減至1200億元左右,淡友視之為購買力不足牛市難現,好友則指跌市沽壓相對不多,大市回落至技術走勢的黃金比率0.5及50天線附近好淡爭持。

整體而言,外資對中港股市興趣一般,投資者取態似乎以短線為主,因為中外政策風險不低,特別是美國在年底總統大選前,持續以「產能過剩」為藉口在貿易上打壓中國。

內地經濟受內房泡沫爆破拖累,早前官方推出的去庫存政策成效有待觀察,但短期仍然拖累內循環消費,預料年內外資不會成為支撐港股的力量,目前只能依賴更多北水南下,包括中央可能降低經「港股通」投資港股的股息稅等政策,將對港股有支持。

陸家嘴論壇望有利好政策

筆者期待港股尋底近尾聲,留意周三起一連兩日在上海舉行的陸家嘴金融論壇,期待進一步為市場帶來寬鬆貨幣政策預期,由減息降準、扶持產業,到鼓勵更多創新企業來港上市集資,至於會否確定取消股息稅,將影響一批高息中特估股份的上升動力。

而下半年或有更多具創新及規模較大的獨角獸企業來港上市,同時中港兩地加強企業監管及鼓勵照顧股東利益。至於下月三中全會,市場憧憬有更多刺激經濟政策;今年七一慶祝香港回歸,若然公布意外利好措施,足以令港股有較佳表現。

後市受半年結前技術性因素左右,一眾第二季表現相對強勢的股份可以收集,包括中特估、高息、石油商品、內銀內險及電力股等均具吸納條件;相對地,科企平台及手遊板塊處於上落炒作區間,利炒上落一族則以生物科技、醫療、航運及手機設備股為主。至於積弱反彈的內房、電動車、內需消費股難寄厚望。

不少強勢股累積升幅大,短期入市有被縛風險,但中線有望跑贏大市,在資金配置上,目前保留約25%至30%作港股投放,約15%至20%在中特估及高息板塊策略不變,可候機吸納,其餘作短線炒波幅。至於下半年不同板塊表現視乎資金流向,後市暫以17200點至20000點作為上落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