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79.61
    -150.58 (-0.83%)
     
  • 國指

    6,392.58
    -70.37 (-1.09%)
     
  • 上證綜指

    3,086.81
    -4.86 (-0.16%)
     
  • 滬深300

    3,579.92
    -14.39 (-0.40%)
     
  • 美元

    7.8187
    +0.0020 (+0.03%)
     
  • 人民幣

    0.9256
    +0.0010 (+0.11%)
     
  • 道指

    38,686.32
    +574.84 (+1.51%)
     
  • 標普 500

    5,277.51
    +42.03 (+0.80%)
     
  • 納指

    16,735.02
    -2.06 (-0.01%)
     
  • 日圓

    0.0494
    -0.0002 (-0.32%)
     
  • 歐元

    8.4783
    +0.0106 (+0.13%)
     
  • 英鎊

    9.9610
    +0.0110 (+0.11%)
     
  • 紐約期油

    77.18
    -0.73 (-0.94%)
     
  • 金價

    2,347.70
    -18.80 (-0.79%)
     
  • Bitcoin

    67,737.88
    +98.93 (+0.15%)
     
  • CMC Crypto 200

    1,425.69
    -2.88 (-0.20%)
     

買樓新手最易忽略的慢性陷阱

很多時人做決定都只是會看到眼前事物,對於一些重要的細節很容易有意無意地忽略,其中這一項可說是慢性陷阱。
很多時人做決定都只是會看到眼前事物,對於一些重要的細節很容易有意無意地忽略,其中這一項可說是慢性陷阱。 (winhorse via Getty Images)

投資買樓大家最常看當然是樓價,因為這是大家當前最為聚焦關注的地方,很多時人做決定都只是會看到眼前事物,對於一些重要的細節很容易有意無意地忽略,其中這一項可說是慢性陷阱。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管理費佔收入超7%

消委會早前做了一項調查發現,受訪者每月管理費介乎200元至3,700元,平均每月1,108元或每尺2.7元,即平均佔家庭收入7.4%。實際上,很多新樓盤的每呎管理費高達5元,一個500呎單位,每月管理費都要2,500元,因此絕不能少看管理費對於持貨成本及生活支出的影響。假如在作出決定前沒有一併考慮管理費因素,很容易在評估上出現偏差。

1. 高估投資回報

一般租金回報率都是以全年租金收入再除以買入樓價去計算,例如每月租金收入為1.5萬元,買入樓價為680萬元,全年租金收入為18萬元,租金回報率為2.65厘(18/680)。

不過,由於租樓多數包差餉及管理費,如果每呎管理費為3月,扣除每月管理費1,500元後,收到全年租金為16.2萬元,租金回報率會降至2.38厘。

如果物業是自住的話,不計算管理費會低估了每月支出。
如果物業是自住的話,不計算管理費會低估了每月支出。 (BBuilder via Getty Images)

2. 低估住屋開支

如果物業是自住的話,不計算管理費會低估了每月支出,特別是新樓業主,買樓時若被折扣優惠吸引,只看到樓價平了而卻忘記管理費為長期開支,即使可以申請到按揭,如果只是剛好過到壓測,到開始供樓市,也有機會感到吃力。

樓齡較高的物業管理費相對較低,現時新樓盤管理費因為有「豪華」的會所及設施,所以需要更多人營運管理及維修,管理費也會高出一大截。長久下去,不少錢也會花了在自己可能不太常用到的地方。

3. 管理費有失預算風險

心思細密的人,在買樓前或許會問管理費價錢,但這不代表萬全,因為管理費是可以上調。特別是買入呎數較高單位的準買家,更應小心去了解管理費近幾年上調趨勢,以及管理費盈餘狀況,這很大程度反映出管理公司財務控制水平。假如結餘近年大減,很大機會管理費有可能出現較大加幅。例如杏花邨早前受到颱風影響,令到維修及保險費飈升,管理費隨後就大幅增加。

最後,對於管理公司任免很多時會經業主大會投票,股權份數點定及要點先可以通過,計算方法應在公契等有訂明,不妨自己查一查或問地產中介。尤其是要留意住宅業主的業權是否過半,如果不是很可能一直只會由發展商主導,而管理公司又很大機會是與發展商有關連,若有爭拗小業主就只好忍受,難有實質途徑作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