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36.12
    -5.66 (-0.03%)
     
  • 國指

    6,373.48
    -1.18 (-0.02%)
     
  • 上證綜指

    3,015.89
    -16.74 (-0.55%)
     
  • 道指

    38,494.67
    -94.49 (-0.24%)
     
  • 標普 500

    5,422.28
    -9.32 (-0.17%)
     
  • 納指

    17,650.56
    -38.32 (-0.22%)
     
  • Vix指數

    13.12
    +0.46 (+3.63%)
     
  • 富時100

    8,144.77
    -2.09 (-0.03%)
     
  • 紐約期油

    79.04
    +0.59 (+0.75%)
     
  • 金價

    2,337.80
    -11.30 (-0.48%)
     
  • 美元

    7.8102
    -0.0002 (-0.00%)
     
  • 人民幣

    0.9285
    +0.0001 (+0.01%)
     
  • 日圓

    0.0492
    -0.0002 (-0.34%)
     
  • 歐元

    8.3689
    +0.0078 (+0.09%)
     
  • Bitcoin

    65,378.61
    -1,229.23 (-1.85%)
     
  • CMC Crypto 200

    1,364.49
    -23.67 (-1.70%)
     

還債還是吃飯--一些飢餓國家進退維谷

【彭博】-- 在斯里蘭卡發生債務違約之後,Brandywine環球投資管理的投資組合經理Jack McIntyre便開始更密切關注大米和其他糧食的價格。

在他所跟蹤的一系列市場裡,全球糧食短缺給各國政府帶來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償還債務還是養活人民。

斯里蘭卡選擇了後者,在5月18日宣布對外債違約,該國缺乏美元,無力緩解從食品到燃料的各種短缺;外界普遍預期其他國家也可能步其後塵。目前有15個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券交易處於不良價格水平,即風險溢價超過10個百分點。其中4個在非洲,食品價格飛漲正對那裡造成衝擊。

「斯里蘭卡違約讓我感到緊張,」McIntyre說。「你可以不開車,不取暖,但總得吃飯啊。」

人們對2010年代初阿拉伯之春造成的動盪記憶猶新,投資者正逃離那些面臨嚴重食品短缺和騷亂威脅的新興市場國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擾亂了糧食的主要供應鏈,加劇了從大平原到非洲之角,本就因極高氣溫和旱澇不常而造成的問題。

事實上,根據聯合國的一項指標,過去一年食品價格飆升了30%以上。如果考慮到在截至2020年底的20年裡,平均每年上漲4.3%時,這個漲幅就更觸目驚心了。

受影響最大,同時應對能力也最差的,是開發中國家。對於這些國家來說,食品幾乎占到當前整體通膨率的三分之一;而在美國、英國和歐洲大部分地區,食品只占到10%或更低。

印度本月早些時候限制小麥出口,像這樣的極端措施,將加劇全球物價壓力,削弱各國央行遏制價格壓力的努力。而民眾對國內困境的抗議活動則有可能蔓延。

廣告

「市場嚴重低估了投入成本上升的影響,」法國巴黎銀行新興市場經濟學家Luiz Eduardo Peixoto說。「我們特別擔心食品價格上漲。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顯現,從而導致全球通膨率大幅上升。」

市場、政治

彭博指數顯示,開發中國家美元債券的價格今年已經下跌15%,本幣債務下跌7%,兩者都接近2020年初的水平。反映新興市場股市的MSCI指數跌去14%,相對於美國股市則接近200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而且一國對食品通膨的暴露程度越高,其貨幣貶值的可能性就越大,墨西哥披索,哥倫比亞披索,馬來西亞令吉,還有印尼盾都是最弱勢貨幣。

這使得償還債務--特別是美元債務--變得更加困難,從而提高了開發中國家進入資本市場的難度,而這又是最需要的時候。這些國家的美元債券殖利率接近7%,接近兩年最高水平,是突尼斯這樣國家借貸成本的三倍。

「與能源價格衝擊相比,食品價格通膨往往更普遍且影響時間更長,政府通常沒有多少行政計畫來緩衝對家庭的影響,」滙豐資產管理駐倫敦的新興市場債券業務主管Bryan Carter說。

他的團隊對奈及利亞、印度、哈薩克斯坦、埃及和巴基斯坦的債券市場持謹慎態度,因為這些國家通膨中食品占比大,且上調了對大多新興市場通膨的預期。

顯而易見的是,不管是食品短缺還是市場下跌,都沒有快速解決之道。甚至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擾亂糧食供應之前,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的持續影響,就已經削弱了糧食供應網絡。

這種情況導致了全球範圍內的囤積情況,生產國現在停止了一些出口,造成了通膨和飢餓的惡性循環。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小麥生產國,在禁止小麥出口之後又限制食糖出口。馬來西亞已經暫停禽肉外銷。印尼部分停止棕櫚油出口。

泰國和越南是排在印度之後的大米出口國,也可能採取行動,進而導致全球消費者食品成本進一步上升。泰國總理巴育表示,這兩個亞洲國家應該聯合提價,提高議價能力。

就在斯里蘭卡違約的同一天,聯合國秘書長警告稱全球糧食短缺可能持續數年,造成政治動盪和飢餓蔓延。

「我們將密切關注食品價格影響到另一方面,是政治、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百達資產管理的新興市場債券主管Mary-Therese Barton說。「對於新興市場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

原文標題

Pay Debt or Feed People Is Hungry Nations’ Impossible Choice

(新增小標「市場、政治」之後內容)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