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4 小時 23 分鐘
  • 恒指

    17,760.14
    -329.79 (-1.82%)
     
  • 國指

    6,349.31
    -127.93 (-1.98%)
     
  • 上證綜指

    2,957.39
    -15.13 (-0.51%)
     
  • 滬深300

    3,465.98
    -14.29 (-0.41%)
     
  • 美元

    7.8076
    -0.0014 (-0.02%)
     
  • 人民幣

    0.9305
    +0.0005 (+0.05%)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日圓

    0.0484
    +0.0001 (+0.21%)
     
  • 歐元

    8.3472
    +0.0089 (+0.11%)
     
  • 英鎊

    9.8590
    +0.0030 (+0.03%)
     
  • 紐約期油

    80.70
    -0.20 (-0.25%)
     
  • 金價

    2,309.00
    -4.20 (-0.18%)
     
  • Bitcoin

    60,981.05
    -946.99 (-1.53%)
     
  • CMC Crypto 200

    1,270.06
    -13.73 (-1.07%)
     

針對中國尖端科技 美國收緊投資限制

拜登總統新簽署的一份行政令是華盛頓為阻止美國為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等敏感領域的中國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採取的最新舉措

重點:

  • 拜登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國私募股權和風險資本投資半導體芯片和人工智能等敏感行業的中國公司

  • 此舉連同去年的類似舉措,越來越多地嚇跑美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和有限合伙企業,它們曾經是中國科技行業最大的資金來源之一

陽歌

美國總統拜登新簽署的行政明令可能會重創中國科技公司,其最大的影響是切斷這些公司在早期發展階段所需的資金。儘管股市反應相對溫和,或許是因為最新舉措僅針對少數幾個行業,但這一動作的影響,可能會比早期反應所暗示的要大得多。

媒體報道,拜登週三簽署的行政明令旨在阻止美國投資資金流入中國的少數尖端高科技領域,包括半導體、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目前細節仍不明確,可能是因為很多細節仍在制定中。

相關限制適用於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公司,這表明此舉旨在扼殺某些類型的早期中國科技初創企業的發展,特別是那些生產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產品的企業。

在芯片領域,該命令針對的是涉及芯片製造技術的公司,而不是芯片設計公司。這意味著中國的芯片製造設備和用於芯片設計的軟件的製造商(這些產品目前由應用材料[AMAT.US]和新思科技[SNPS.US]等西方公司主導),將成為美國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的禁區。但這些資金或許依然能夠投資真正的芯片設計公司,它們的數量要多得多。

人工智能的情況可能也類似,只有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技術的開發公司受影響。因此,面部識別人工智能開發商可能會被禁,而投資聊天機器人等更無關緊要的人工智能可能依然是允許的。這種含混不清或導致很多美國投資者因為怕惹上麻煩而徹底避開整個行業。

廣告

股票投資者似乎對最新命令並沒有太驚慌,至少在過去幾天裏一直有關於它的傳言。我們關注的兩個基準指數,即在美國掛牌的MSCI中國ETF和香港的中國企業指數,週四實際上均小幅上漲,本週前四個交易日基本持平。

平靜的反應可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因於新命令重點關注的是擬上市公司,因此目前已經上市的公司應該不會受到影響。但此舉最終可能會扼殺一些中國初創企業。以前在早期階段,這些企業通常依賴的是西方資金。這最終會滲透到IPO市場,因為此類公司傳統上是最有吸引力的美股IPO候選者,不過很多公司越來越多地前往中國香港和內地的兩大A股市場。

不過,股票買家,尤其是大型機構買家,可能會三思而後行。這是因為上周有其他報道稱,美國眾議院的一個委員會已開始調查貝萊德等主要資產管理公司是如何利用指數基金等渠道,為美國投資者本不得投資的對中國公司的投資提供便利。

總之,在前總統特朗普和現任總統拜登的領導下,美國決心在可能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的行業,切斷流向處於各個發展階段的中國科技公司的資金。

擔憂何來?

說實話,這些新舉措對規模較小的散戶來說應該不會太過困擾,因為他們有很多股票可以選擇,而且買賣快速、方便。但對於動輒成百上千萬投入的機構投資者來說,這有可能帶來更大的麻煩。

這種格局轉變的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出現在6月份,當時美國的風投巨頭紅杉資本宣佈計劃將其中國和印度部門分拆為獨立公司,不再與加州的母公司掛鈎。外界紛紛將此舉解釋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紅杉資本試圖與中國子公司保持距離,以避免因投資敏感領域而陷入麻煩,儘管紅杉中國已經避開了人工智能等領域。

另一個可能會陷入麻煩的例子發生在2021年12月,當時中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商湯(0020.HK)被迫在最後一刻推遲在香港上市,因為它的名字突然出現在美國的黑名單上,投資者不能購買其股票。該公司在略有推遲後成功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但自那以來,它的股票表現不佳——損失了一半以上的價值——主要是因為巨額虧損,但可能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美國投資者缺席,導致流動性較低。

科大訊飛(002230.SZ)和海康威視(002415.SZ)等其他很多中國公司也被美國列入黑名單,而美國眾議院的最新調查顯示,任何試圖找到變通辦法繼續投資這些公司的美國投資者最終都可能陷入困境。

然後,還有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問題,涉及向大型風投和私募股權公司提供實際資金的有限合伙企業。其中許多都是美國的,通常包含一系列公司,從保險公司到養老基金和大學等不一而足。

這些有限合伙企業不僅為美國的私募股權和風投提供資金,還為許多非美國公司提供資金,例如中國的高瓴資本。但這些美國資金來源正越來越多地對關注中國的投資者敬而遠之,它們更傾向於避開華盛頓未來的行動可能會帶來的任何潛在風險。

從數字上可以明顯看出,美國投資者變得越來越謹慎。路透社援引PitchBook的數據稱,去年美國對中國企業的風投總額只有97億美元(702億元),不到2021年329億美元的三分之一。此外,據路透社報道,美國風險資本今年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投資只有12億美元。

雖然其他資金來源,尤其是來自中國國內和中東等其他地區的資金,必然會填補部分資金缺口,但它們無法取代西方投資者撤離所造成的巨大缺口。這最終將沿著食物鏈向下傳遞,導致曾經對中國的增長故事趨之若鶩的股票投資者所能選擇的熱門投資品種越來越少。

有超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