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15.55
    -20.57 (-0.11%)
     
  • 國指

    6,368.10
    -5.38 (-0.08%)
     
  • 上證綜指

    3,030.25
    +14.36 (+0.48%)
     
  • 道指

    38,859.63
    +81.53 (+0.21%)
     
  • 標普 500

    5,481.71
    +8.48 (+0.15%)
     
  • 納指

    17,854.46
    -2.56 (-0.01%)
     
  • Vix指數

    12.45
    -0.30 (-2.35%)
     
  • 富時100

    8,187.90
    +45.75 (+0.56%)
     
  • 紐約期油

    80.44
    +0.11 (+0.14%)
     
  • 金價

    2,332.20
    +3.20 (+0.14%)
     
  • 美元

    7.8075
    -0.0026 (-0.03%)
     
  • 人民幣

    0.9288
    +0.0003 (+0.03%)
     
  • 日圓

    0.0492
    -0.0000 (-0.06%)
     
  • 歐元

    8.3870
    +0.0061 (+0.07%)
     
  • Bitcoin

    64,971.59
    -423.51 (-0.65%)
     
  • CMC Crypto 200

    1,347.86
    -41.54 (-2.99%)
     

陸5月車市較前一月成長降價車款遽減 專家:價格戰暫時結束了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 5 月全國乘用車產量年增 0.3% 至 199.7 萬輛,月增率 0.5%,較去年歷史同期高點 199 萬輛高出 0.7 萬輛,再創史上新高,但在銷售表現方面,中國 5 月銷量年減 1.9% 至 171 萬輛,月增率 11.4%,今年累計銷量年增率 5.7% 至 807.3 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呈明顯恢復態勢,5 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 80.4 萬輛,年增率 38.5%,月增率 18.7%。

根據《21 世紀經濟報道》報導,中國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周二 (11 日) 說,雖受公休日錯月、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等影響,但隨著國家「以舊換新」政策實施、北京車展拉動消費熱情、各地祭出相應政策,加上車市新品價格戰階段性降溫,保價回購政策進一步消除使用者顧慮,重量級企業的重大產品發佈帶動產品供給穩定預期,原先觀望的消費者熱情被激發,5 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進入相對較好的發展階段。

具體而言,中國自主品牌 5 月銷量達 98 萬輛,年增與月增率均達 12%,當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市佔率為 57.6%,較一年前成長 7.3 個百分點,但主要合資品牌和豪華車市場均呈年減、月減態勢。中國主流合資品牌 5 月銷量年減 21% 至 49 萬輛,年增率 8%,豪華車年減 3% 至 24 萬輛,月增率 19%。

在價格戰越演越烈下,豪華車品牌跟合資品牌短期內也開始利用「以價換量」的策略與中國車廠競爭。一位 BMW 銷售人員指出,目前多款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都有不同幅度的優惠,像是 i3 可享 15 萬人民幣左右的優惠,裸車價為 20.5 萬人民幣,燃油車則優惠 10 萬人民幣左右。

廣告

根據銷量排行榜,合資品牌銷量下滑趨勢明顯,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 5 月銷量分別年減 17.5% 和 11.9%,廣汽豐田年減 10.2%,豐田在中國另一合資品牌一汽豐田更跌出銷量前十名位置。比亞迪和吉利市佔率繼續位列第一和第三,吉利年增率更超過 30%

崔東樹指出,今年 2 到 4 月消費者消費預期偏弱,對價格呈持續觀望狀態,抑制春季車市啟動。隨著 4 月底政策執行細則的推出,積蓄的消費購買力在 5 月有所釋放,推動新能源汽車『紅 5 月』行情。5 月車購稅優惠政策退出前的搶上牌因素,也促進新能源車市的持續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5 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零售滲透率 47%,較去年同期的 33% 提升 14 個百分點,其中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僅 7.5%,自主品牌則是前者的約 10 倍,達到 71.2%; 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28.4%。

中國汽車業今年仍以價格戰拉開序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提升,傳統燃油車市佔率逐步縮小。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說,市場經濟環境下,價格戰是最常見的競爭手段,完全不打價格戰是不可能的,但只會打價格戰也是沒有未來的。

崔東樹指出,今年前 5 月車輛降價規模超過去年的九成,更超越前年,2 月到 4 月降價車款分別達 29 款、49 款和 54 款。

持續競爭下,中國汽車產業獲利率加速下滑,根據中國乘聯會統計,今年前 4 月中國汽車業獲利率僅 4.6%,低於工業企業 5% 的平均獲利率。

業內人士表示,一個產業的發展不能只看量的成長,過低利潤將影響整個產業的研發和創新。各大車廠未來不應只以價格取勝,而是要多面向參與市場競爭,全方位比拼產品品質、性能、技術和品牌等。

但值得一提的是,崔東樹認為,5 月降價車款僅 10 款,這代表降價潮暫時結束,市場逐步重回促銷增量的常態化競爭局面。

展望本月,中國全國乘聯會指出,乘用車市場進入半年報時期,各地方和車廠努力衝刺銷量業績的意願很強烈,新車交付量伴隨製造企業體系能力提升,快速釋放產能佔領先機,6 月仍是銷量走勢較好的月份。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