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15.55
    -20.57 (-0.11%)
     
  • 國指

    6,368.10
    -5.38 (-0.08%)
     
  • 上證綜指

    3,030.25
    +14.36 (+0.48%)
     
  • 道指

    38,865.56
    +87.46 (+0.23%)
     
  • 標普 500

    5,485.39
    +12.16 (+0.22%)
     
  • 納指

    17,871.33
    +14.31 (+0.08%)
     
  • Vix指數

    12.62
    -0.13 (-1.02%)
     
  • 富時100

    8,186.03
    +43.88 (+0.54%)
     
  • 紐約期油

    80.51
    +0.18 (+0.22%)
     
  • 金價

    2,331.50
    +2.50 (+0.11%)
     
  • 美元

    7.8074
    -0.0027 (-0.03%)
     
  • 人民幣

    0.9288
    +0.0003 (+0.03%)
     
  • 日圓

    0.0492
    -0.0001 (-0.10%)
     
  • 歐元

    8.3796
    -0.0013 (-0.02%)
     
  • Bitcoin

    64,778.54
    -574.80 (-0.88%)
     
  • CMC Crypto 200

    1,350.88
    -38.53 (-2.77%)
     

電動車已到頂?富達國際:市場短線悲觀 越要加碼買進

近日國際市場汽車類股利空消息頻仍,富達國際亞太區股票投資主管 Marty Dropkin 也對電動車市場前景發表看法,他指出,受昂貴售價、有限折扣及偏高利率影響,全球整體汽車需求降溫,但電動車及智能汽車是未來數個世代的長期趨勢,發展不容忽視,短期的悲觀,反為長線投資人提供具吸引的切入點。

日前土耳其公布將對進口自中國的汽車加徵 40% 關稅,歐盟也預計本周宣布上調中國電動汽車關稅等等,在種種不利因素下,摩根士丹利預測中國車企利潤可能因此減半。

Marty Dropkin 表示,2020 年至 2021 年間,電動車及電池等相關企業倍受投資人追捧,股價大幅上揚。然而,歐洲和亞洲區內主要市場相繼取消補貼及稅務優惠,為產業帶來衝擊。同時,新款電動車目標客群即相對富裕者,消費意願受偏高利率及通膨影響,加上消費市場收縮導致家庭換車週期延長,以致目前電動車相關企業評價較數年前高點相距甚遠。

隨著電動車需求從嘗鮮的先行者,逐步轉向更關注性價比、安全性及耐用性的大眾買家,電動車採用曲線(Adoption Curve)正進入較艱難階段。大部分傳統汽車品牌推出的第一代電動車亦未能大賣,加劇產業挑戰。鑑於許多傳統汽車品牌生產的電動車利潤偏低,甚至虧損,部分品牌正調整電動車發展計劃,期望 2026 至 2030 年間推出第二代電動車。

然而,並非所有傳統汽車品牌推出的第一代純電動車(BEV)皆面臨挑戰。隨著純電動車價格下降,即使歐盟提高對中國大陸進口純電動車關稅,歐洲市場仍有價格合宜的純電動車供區內消費者選購。更重要的是,第二代純電動車在技術上應有重大突破,解決當前消費者購買疑慮,再加上電池技術及供應鏈改善,各傳統汽車品牌有望在未來五年,透過推出新一代純電動車提升競爭力並獲利。

廣告

Marty Dropkin 發現,最近市場出現電動車需求放緩跡象主要集中在美國,反觀中國大陸電動車價格戰正推動電動車滲透率持續上升。儘管歐洲削減補貼使電動車需求降溫,但區內電動車滲透率必須進一步提升以達減排目標。同時,電動車需求並未見頂,目前短期陣痛及悲觀情緒,為長線投資人提供具吸引的切入點,可趁勢搶先布局電動車及相關產業鏈潛在贏家。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中國大陸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採用率正加速增長,此趨勢有望蔓延至世界各地。這類電動車既保留汽油車便利性,又提供電動車駕駛體驗。若中國大陸在電池和電動傳動系統持續創新,配合其成熟的供應鏈及充電設施持續發展,且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價格競爭力亦持續提升,應可促使更多消費者過渡至電動車主導市場的未來。

Marty Dropkin 總結,電動車長遠增長前景不容忽視。電動車及智能汽車的發展不僅是未來數個世代的長期趨勢,並將為企業及消費者帶來更友善的環境及更高科技的交通環境。

更多鉅亨報導
銅價飆升引發市場熱議,電動車與AI需求推動未來四年銅價上揚:第一銅、台光電、聯茂、台燿
美能源部長:對中國電動車祭出更高關稅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