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56 分鐘
  • 恒指

    17,704.07
    -385.86 (-2.13%)
     
  • 國指

    6,325.83
    -151.41 (-2.34%)
     
  • 上證綜指

    2,947.38
    -25.15 (-0.85%)
     
  • 滬深300

    3,454.54
    -25.73 (-0.74%)
     
  • 美元

    7.8082
    -0.0008 (-0.01%)
     
  • 人民幣

    0.9304
    +0.0004 (+0.04%)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日圓

    0.0484
    +0.0001 (+0.21%)
     
  • 歐元

    8.3492
    +0.0109 (+0.13%)
     
  • 英鎊

    9.8660
    +0.0100 (+0.10%)
     
  • 紐約期油

    80.71
    -0.19 (-0.23%)
     
  • 金價

    2,311.30
    -1.90 (-0.08%)
     
  • Bitcoin

    60,692.75
    -870.62 (-1.41%)
     
  • CMC Crypto 200

    1,261.81
    -4.33 (-0.34%)
     

龍蝦、鋰、稀土 中澳貿易面臨考驗

龍蝦、鋰、稀土 中澳貿易面臨考驗

6 月 16 日,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在坎培拉舉行國宴,宴請到訪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菜單暗藏了一份「小心機」。

據《財富中文網》周二(18 日)報導,流傳至社交媒體的這份菜單顯示,前菜是一道「南澳岩龍蝦配蛋黃醬」,主菜是「西冷牛排配越光米」,佐餐的是一款雅塔娜霞多麗葡萄酒。

來自澳洲的龍蝦、牛肉、葡萄酒,都曾是中澳兩國近年一場貿易閃電戰中的「犧牲品」,中國一度對它們徵收巨額關稅,如葡萄酒關稅曾高達 208%。隨著兩國關係回暖,中國逐步取消幾乎所有貿易限制,它們正在迅速重返中國人的餐桌。

去年澳洲對華出口躍升至創紀錄的 2,190 億澳元(1,450 億美元),比 2019 年疫情爆發之前的 1,680 億澳元增長 30%,對外貿易順差中近 80% 來自對華貿易。

不過,農產品貿易重歸融洽之際,兩國圍繞澳洲的關鍵礦產——尤其是鋰與稀土的爭奪,已經浮出水面。這不僅可能成為新的貿易摩擦導火索,也讓澳洲成為中歐美地緣政治角力之中的新變量。

與歐美國家主要作為中國產品的下游市場不同,澳洲處於中國製造業上游,是中國重要的資源和原材料供應國。以貿易額計,中國已連續 15 年成為澳洲最大貿易夥伴。

李強此次行程中,將到訪一個釀酒莊園和一個鋰礦,這恰好代表了澳洲對華出口中最重要的兩類產品:農產品與礦物。相比於農產品,礦物出口在價值和重要性上都高得多,也更加敏感。

用於煉鋼的鐵礦砂,曾是兩國產業政策博弈的焦點。澳洲有著世界上最多的鐵礦砂儲量。中國工業化與城市化帶來的巨大鋼鐵需求,讓澳洲經歷了一個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的「鐵礦砂盛世」。

廣告

這場盛世正隨著中國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放緩而落幕。但近年迅速崛起的中國電動車與高科技行業,又在這片大陸上發現了新的寶藏——鋰與稀土。鋰對電池生產至關重要,而稀土在航空航天、電子、新能源等產業有著廣泛引用。

正是由於鋰與稀土的戰略重要性,這一次,來自中國的需求不再多多益善,而是激起澳洲的警覺。

澳洲的鋰和稀土儲量豐富,但加工能力不足。全球約 50% 的鋰由澳洲開採,其中 98% 銷往中國進行精煉加工。

位於西澳的格林布什礦山是全球儲量最大、品位最高的在產鋰礦項目,該礦山由一家名為 Talison 的公司 100% 持有,而 Talison 則由中國公司天齊鋰業與澳洲 IGO 公司組成的合資企業持股 51%,美國雅保持股 49%。

除了天齊鋰業,另一家中國公司贛鋒鋰業在澳洲持有 Mount Marion、Pilbara、Finniss 礦源部分股權。

整體而言,中國擁有全球 60% 的鋰鹽、65% 的鋰電材料以及 77% 的電池製造能力。

深感不安的澳洲政府,正試圖重塑本國的鋰礦業,尤其是加工環節,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據《紐約時報》報導,它已投入數億美元資金,試圖將更多的鋰提煉環節留在國內。2022 年一份澳洲政府報告預測,到 2027 年時,全球 20% 的鋰提煉可能在澳洲進行,而報告發布時,該比率不到 1%。

類似地,澳大利亞也已將稀土納入其關鍵礦產策略。今年 3 月,澳洲政府下令中國一家名為「域瀟」(Yuxiao)的基金及其關係企業減持其在澳洲最大稀土開發商「北方礦業」(Northern Minerals)的持股。去年,澳洲政府曾拒絕域瀟對北方礦業增加持股的請求。

在近 30 年的「鐵礦砂盛世」中,中國需求深刻改變了澳洲的經濟結構,也讓澳洲礦業形成了一種將未加工礦石運往其他國家再加工的行為模式。澳洲正試圖在 「鋰盛世」中改變這種模式,將更多加工產能留在國內,這可能讓中澳剛剛達成的貿易休戰協議面臨考驗。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