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6 小時 43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59.59
    +47.43 (+0.12%)
     
  • 標普 500

    5,468.80
    -0.50 (-0.01%)
     
  • 納指

    17,760.81
    +43.16 (+0.24%)
     
  • Vix指數

    12.60
    -0.24 (-1.87%)
     
  • 富時100

    8,225.33
    -22.46 (-0.27%)
     
  • 紐約期油

    80.88
    +0.05 (+0.06%)
     
  • 金價

    2,312.00
    -18.80 (-0.81%)
     
  • 美元

    7.8092
    +0.0006 (+0.01%)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日圓

    0.0483
    -0.0003 (-0.64%)
     
  • 歐元

    8.3390
    -0.0263 (-0.31%)
     
  • Bitcoin

    60,960.97
    -1,043.69 (-1.68%)
     
  • CMC Crypto 200

    1,267.26
    -16.53 (-1.29%)
     

A股股權融資鬆綁 吼三家中資券商

A股股權融資鬆綁 吼三家中資券商

中央「第三支箭」為A股股權融資限制鬆綁,有助內房撲水外,中資券商亦能從中受惠。中金公司(3908.HK)、海通證券(6837.HK)及華泰證券(6886.HK)三家內地大型券商前景可睇好。

中國證監會11 月28 日決定在地產股權融資方面調整優化5 項措施,政策包括恢復涉房內地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及配套融資;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可以再融資;調整完善房地產企業境外上市政策等。A股股權融資限制鬆綁,券商參與IPO、併購機會增多,對業務發展相當有利。

1.中金公司

據畢馬威中國統計,截至9月25日,滬深交易所2022年總募資額達716億美元,佔全球IPO募資金額51%,而今年前三季度,A股IPO市場募資總額按年升超過25%,創同期歷史新高。期內全行業IPO市場份額前5名合計市佔率)爲64%,較2021年底提升12個百分點。中金屬內地IPO排名第二,略遜中信証券(6030.HK),其中,A股5宗超百億元規模項目參與3宗,包括中國移動、中國海油、聯影醫療項目。

中金公司在各大券商業務中均處領先地位,公司今年首三季港股IPO融資規模及保薦數量均排名第一。與是次鬆綁相關的A股再融資,中金今年首三季項目規模再創新高,期內完成寧德時代、寧波舟山港等項目。此外,港股IPO方面,中金投行承銷家數及規模位居市場前列。固收業務方面,前三季度,中金公司全口徑境內債券、境內ABS等業務也屬前列。中金公司在中國併購市場財務顧問排名、中國跨境併購市場中資投行排名、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規模排名中均保持領先。債務重組方面,中金公司今年完成紫光集團、盛京能源、昆明機床等債務重組標杆項目。上述業務因應政策鬆綁未來需求有機會持續增加,預期在A股股權融資鬆綁下,市佔份額優勢可令中金率先受惠。

廣告

彭博綜合券商預測,中金今年每股盈利按年倒退17%,較中期跌幅19%輕微收窄,而2023及2024年預測分別增長2成及18%。今年預測市盈率7.6倍,較另一龍頭中信証券的9倍更為吸引。

2.海通證券

海通證券在內地境內首三季IPO融資額屬五強之一,而其2021年在共保薦 35 單 IPO 項目上市,實現融資 339.64 億元人民幣,IPO項目數量和融資金額的市占率分別為 6.68%和 6.26%,掛牌數量和融資規模分別位居市場第 3 和第 4。其中 16 單為科創板項目,數量位居市場第 2,融資規模位居第 4。海通證券特色是區域化, 公司8成IPO集資額來自長三角地區(江、浙、滬、皖),區內合計保薦 23 家,募集資金總額合計 284.84 億元人民幣。而再融資上,海通2021年承銷金額274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4成。

彭博綜合券商預測,海通今年每股盈利倒退3成,較中期跌幅近5成有所改善,2023及2024年預測每股可分別多賺23%及15%,今年預測市盈率為6.5倍,估值吸引。

3.華泰證券

華泰中期逾半收入來自財富管理,與是次政策調整轉向相關的投資銀行業務僅佔約3%,華泰受惠程度顯然較低。不過交銀國際的報告指出,公司首三季自營投資收益按年跌54%,與其他上市券商平均跌幅一致,但手續費佣金淨收入按年增4%,跑贏同業,增長主要來自投行和資管業務,經紀業務收入跌幅也小於其他上市同業。相關業務或能承內地政策放寬而成為公司新增長動力。

市場預測華泰今年每股盈利跌幅為16%,較中金、海通為低,而2023年及2024年增長為18%及15%,而今後三年預測市盈率為6.8倍、5.7倍及4.9倍,估值同樣吸引。

更多內容:

英鎊低位反彈 長實、長和、長建股價有力回升嗎?

港股轉勢反攻 3隻科技股後續部署

滙控出售業務後有機會派發特別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