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0
    -0.0008 (-0.01%)
     
  • 人民幣

    0.9302
    -0.0001 (-0.01%)
     
  • 道指

    39,118.86
    -45.20 (-0.12%)
     
  • 標普 500

    5,460.48
    -22.39 (-0.41%)
     
  • 納指

    17,732.60
    -126.08 (-0.71%)
     
  • 日圓

    0.0483
    -0.0001 (-0.10%)
     
  • 歐元

    8.3628
    +0.0049 (+0.06%)
     
  • 英鎊

    9.871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1.46
    -0.28 (-0.34%)
     
  • 金價

    2,336.90
    +0.30 (+0.01%)
     
  • Bitcoin

    60,861.29
    +91.21 (+0.15%)
     
  • CMC Crypto 200

    1,266.90
    -16.93 (-1.32%)
     

中国工厂产能过剩引发怨声四起 但短期内问题难解

【彭博】-- 对中国工厂产能过剩的抱怨不断升高,但没有迹象显示,北京已准备好采取一些可能不利其脆弱经济的补救措施。

本周,扬言要对电动车征收关税的欧盟领导人,成为最新一批批评中国产能过剩的人士。在会见来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她希望在“短期”内采取行动。

她可能会失望。中国周三确实公布了征求意见稿,似乎旨在减缓电池行业的飞速扩张,但就规范方案征求意见,目前尚不具有约束力。同时,中国发改委上周发布评论文章,反驳对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的指责。该文指出,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优势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依托庞大国内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充分竞争和技术迭代创新而形成的,是中国企业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

这已成为北京针对电动车和光伏板等高科技产业的标准说法。中国正在设法重振经济,这些产业是重中之重,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可能不会停止对它们的支持,无论外界如何要求。它们对其他国家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就是贸易壁垒不断升高的原因。

但是,从钢铁、石化产品到挖掘机等价值链较低端的产品充斥,连中国的贸易伙伴(包括巴西等友华国家)也提出异议。在许多这样的领域出现了这些过剩,这是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中国经济之际不乐见的副作用。

北京还没有想出如何让楼市止跌,除了转向高科技,借此抵消一些冲击,因此这两种类型的生产过剩都将持续存在。

汇丰首席亚洲经济学家Frederic Neumann表示,对于中国的产能过剩挑战,没有单一、快速的解决办法。他表示,在清洁能源领域,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强大投资,而在更传统的行业,问题则是需求疲软,尤其是住房建设的低迷。

廣告

Neumann表示,最终需要的是“双管齐下”来平衡供需,其中包括稳定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帮助消费者增加支出。

推荐阅读:中国的工业贷款激增 但很大一部分完全未流向制造业

但这并非易事——连一些批评中国产能过剩最力的人士也承认这一点。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最近访华的重点就是这个议题。她的团队多次指责北京,将国家资金引导到关键产业,扶持亏损企业,并向世界市场大量出口危及当地企业生计的产品。

美国的观点是,中国应该更依赖本国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世界其他地区的需求。耶伦承认这项挑战很大。“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他们整体宏观经济和产业战略,”她在广州告诉记者。“这不是一个下午或一个月就能解决的。”

在楼市崩盘后,中国家庭和地方政府目前正在勒紧裤带,远远没有准备好承担更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责大任。

内需疲软之际,上季工业产能利用率下降至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准。工厂转向海外市场,出口大增,价格大跌。

推荐阅读:美欧抱怨中国产能过剩 可是数据并不完全支持

光伏板行业是供过于求的例子,大规模扩张导致了价格战和市场竞争,获利大幅衰退。

在汽车领域,情况较为复杂。根据JSC Automotive估计,今年第一季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但比亚迪和特斯拉等主要电动车出口商的产能利用率一直高于业界整体水平。这表明在中国迅速转向电动车下,越来越多过去生产汽油车的閒置工厂陷入困境。

一个解决之道可能是中国企业开始在其他国家生产。

日本汽车制造商在20世纪80年代与美国也有经济对峙,但在日本汽车制造商投资美国工厂后有所缓解。在北京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开始在欧洲、南美洲和亚洲如法泡制。中共主要决策机构上周表示,将“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推荐阅读: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增加 电动汽车和光伏产业等为出海主力

习近平的欧洲行程包括匈牙利(比亚迪计划在当地建厂)和法国(总理Bruno Le Maire说该国欢迎设厂)。

但这个战略非一蹴可及。比亚迪表示,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在匈牙利开始生产。换到了美国,可能行不通,美国对任何中国投资的敌意与日俱增。

原文标题China’s Factory Glut Alarms the World But There’s No Quick Fix

--联合报道 Karthikeyan Sundaram、Josh Xiao、Christopher Condon、Brendan Murray.

(增加第8段后内容)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