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0
    -0.0008 (-0.01%)
     
  • 人民幣

    0.9302
    -0.0001 (-0.01%)
     
  • 道指

    39,118.86
    -45.20 (-0.12%)
     
  • 標普 500

    5,460.48
    -22.39 (-0.41%)
     
  • 納指

    17,732.60
    -126.08 (-0.71%)
     
  • 日圓

    0.0483
    -0.0001 (-0.10%)
     
  • 歐元

    8.3628
    +0.0049 (+0.06%)
     
  • 英鎊

    9.871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1.46
    -0.28 (-0.34%)
     
  • 金價

    2,336.90
    +0.30 (+0.01%)
     
  • Bitcoin

    60,862.46
    +39.48 (+0.06%)
     
  • CMC Crypto 200

    1,267.18
    -16.65 (-1.30%)
     

中国电动汽车的成功秘诀不是补贴 故事要从特斯拉说起

【彭博】-- 中国通过向企业提供补贴而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在美国和欧洲,人们越来越多听到这样的说法,贸易战不断升级的核心也在于此。

假如事实真的这么简单,那中国应该能占领所有行业,包括飞机制造和半导体。在西方政客努力围堵的情况下,中国电动车车企依然能快速占据世界领军地位,它的成功有其本身的独特性,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学习到振兴产业的经验。

在确认电动汽车对于环境和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后,中国政府向该行业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真正激发国内产业竞争的是一家外资公司,这个现象和中国在许多其他领域坚持的保护主义背道而驰。尽管中国前科技部长万钢很早就敦促通过投资电动汽车来超越外国品牌的主导地位,但当特斯拉2019年开始在中国本地生产电动汽车时,消费者的热情才真正被激发了起来,而且带动了整个电动汽车供应链的建设。

创新成为一种口号,数十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家都试图在设计、软件和其他高科技功能上超越对方。许多企业被淘汰出局,能留下的都是狠角色。2024年,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特点是价格战和激烈竞争。

中国领导人采取的政策现在正被西方政府效仿,它们也试图通过补贴等方式提高本土电动车企的竞争力。然而很明显,中国政府在促进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愿意让企业自然淘汰,这才是该行业与众不同之处。相比之下,中国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制造国产飞机来对抗波音和空中客车,但中国商飞在这方面至今没有明显的突破。

廣告

彭博经济研究的高级地缘经济分析师Gerard DiPippo说,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并没有寻求 “创造特定的全国冠军”,中国希望自己的车企能成为赢家,但不想人为选拔优胜者,其更像是一种“百花齐放”的策略。

比亚迪等汽车制造商推出了配备旋转触摸屏的电动掀背车,起售价仅为7.38万元人民币(合1.02万美元)。凭借宽敞的内部空间和一流的车载娱乐系统,理想汽车的L系列一跃成为电动SUV排行榜上的佼佼者。苹果公司放弃了电动汽车项目,而小米的SU7电动车发售日预订火爆。

推荐阅读:一项研究发现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15年获得了2,310亿美元政府援助

其中一些汽车制造商甚至有望成为下一个丰田。比亚迪去年生产了300多万辆汽车,第四季度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销售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得到了提振。

电动汽车的创新也带动了电池和供应链优化等周边领域。

在电动汽车行业尚处于开发阶段时,中国政府曾建立了一个“白名单”,只有名单上的电池公司才能供货给国内电动车企,此举相当于将外国电池制造商排除在市场之外。但该名单在2019年被取消,2024年前四个月,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合计为53.1%。最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商务部一位官员称,上海附近长三角地区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可以在四小时内就获得所需的所有零部件。

据彭博经济研究估计,到2026年,电动汽车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将达到2.7%,相当于2020年的九倍,但仍不足以填补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留下的缺口。

从长远来看,汽车制造商对经济的贡献可能更大,但它们在全球的发展也面临阻碍。美国对中国电动车100%的关税实际上将它们拒之门外,欧盟本月也宣布了征收最高48%关税的计划。美国和欧盟都说中国政府对汽车行业提供了财政支持而且纵容产能过剩。

推荐阅读:习近平十年前的中国电动汽车梦成真 但是高墙正在竖起

预致汽车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张豫说,西方决策者如果认为补贴是灵丹妙药,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说,仅靠补贴永远无法创造一个健康的产业,中国成功的原因更多是产品驱动和需求驱动,在特斯拉领先出发后,中国越跑越快,欧洲则放慢了脚步。

当然,跑得快也会付出代价。中国品牌一直面临着更新和升级的压力,有时甚至每18到24个月就要更新换代一次,这个速度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在欧洲,可能四到五年才会更新换代一次。这种狂热的节奏会让员工疲惫不堪。

强烈对比

中国需要减少城市的严重污染,这对其电动汽车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向购车者提供大量补贴,鼓励他们改用电动汽车,从而形成了一个需求导向的循环,而不是供应过剩。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Ilaria Mazzocco说,“政府在电动汽车行业还很年轻的时候就介入了,当时市场竞争并不激烈,现在这个行业已经足够成熟,能够取得非常迅速的进展”。

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专门研究中国和技术政策的前美国政府官员Paul Triolo说,这与美国形成了 “鲜明对比”,美国更愿意让市场力量决定电动汽车是否会成为一种可行的替代品。

他说,中国成功地为电动汽车的崛起营造了一种“势在必行”的氛围。北京当局的做法是提供持续补贴,鼓励私营企业参与竞争,随着最具创新力和能力的私营企业脱颖而出,政府再慢慢撤出。

中国提供的帮助还包括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即使当时道路上的电动汽车数量还很少),以及推出优惠的牌照政策。

欧亚集团分析师Herbert Crowther说,这个亚洲最大经济体在电池领域也变得尤为强大,这是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成本上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的最主要原因。

他表示,中国电动车电池企业的定价甚至令最大的外国竞争对手都感到惊讶,可能会彻底颠覆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电动汽车投入成本,这一成功源于确保电池所需原材料供应的计划,中国的政策在这一领域也很有效,而西方产业政策可能还要继续苦苦挣扎。

从人工智能到可再生能源或生物制药,中国未来可能在多个领域实现飞跃。归根结底,这将取决于中国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而不是官员。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Scott Kennedy说,“创造创新环境的政府”将成为赢家,这将使“有潜力实现突破的公司最终在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

原文标题China’s EV Success Story Built on Price Wars, Tesla Factor

--联合报道 Linda Lew、Chunying Zhang、梅亦杰、李嘉洪.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