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0
    -0.0008 (-0.01%)
     
  • 人民幣

    0.9301
    -0.0002 (-0.02%)
     
  • 道指

    39,118.86
    -45.20 (-0.12%)
     
  • 標普 500

    5,460.48
    -22.39 (-0.41%)
     
  • 納指

    17,732.60
    -126.08 (-0.71%)
     
  • 日圓

    0.0483
    -0.0001 (-0.10%)
     
  • 歐元

    8.3659
    +0.0080 (+0.10%)
     
  • 英鎊

    9.871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1.46
    -0.28 (-0.34%)
     
  • 金價

    2,336.90
    +0.30 (+0.01%)
     
  • Bitcoin

    60,413.09
    -1,161.14 (-1.89%)
     
  • CMC Crypto 200

    1,258.22
    -25.60 (-1.99%)
     

中國太陽能光電巨頭現狀:降價了、裁員了、工廠關了

中國太陽能光電巨頭隆基綠能 (601012-CN) 面臨多事之秋。

有消息稱,隆基綠能在馬來西亞的組件廠本周開始逐步關停。上周隆基綠能越南電池片工廠的五條產線也已全部停工。

「太陽能光電企業再也不能繞道東南亞出海了」,一位業界人士感慨,這些海外工廠大部分投產沒幾年,根本還沒收回投資,錢就這樣打了水漂。

在各種減產、停產、放假、裁員的傳聞中,近日還有前員工爆料,稱隆基綠能子公司發了通知,要員工拿賠償走人,還是拿底薪待崗或輪休上班。

對此,隆基綠能回應,將依法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後續適時調整排產。

隆基綠能的股價已經從 2021 年的最高點人民幣(下同)73.2 元,跌至周四盤中的 17.56 元。

它所面臨的困境,只是太陽能光電企業處境的冰山一角。關停東南亞地區的海外工廠,隆基綠能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據新浪財經周四(6 日)報導,自 2012 年美國對中國太陽能光電產業發起「雙反」調查以來,中國太陽能光電企業找到的辦法,就是去東南亞設組件和電池廠,把矽片運到東南亞工廠,在東南亞加工,再出口到美國,這樣就規避了「雙反」限制。

所以,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地區生產的太陽能光電產品,近半數最終會流向美國市場。

不過,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近日美國政府宣布,自 2022 年 6 月開始的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柬埔寨進口雙面太陽能板免稅政策,將於 6 月 6 日到期後結束。這代表這個四個國家的雙玻組件會被重新徵收進口關稅。

廣告

統計數據,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地區的電池、組件產能均超過 50GW(該區域大部分電池產線是中企興建,近六成組件是中企興建),還擁有 26GW 矽片產能。隆基綠能、天合光能 (688599-CN) 、晶科能源 (688223-CN) 、晶澳科技 (002459-CN) 、阿特斯 (688472-CN) 等企業都在東南亞有一座以上的生產基地。

跟很多太陽能光電企業一樣,隆基綠能曾經對海外廠寄予厚望。馬來西亞是隆基出海布局的第一站。2016 年,隆基綠能開始在砂拉越州的古晉和民都魯進行太陽能光電矽棒、矽片、電池片與組件製造。截至去年 10 月中旬,隆基綠能在砂拉越州累計投資約 83 億元。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雙文丹的組件廠去年 10 月 17 日投產,耗資約 28 億元,兩期全部建成後,合計產能 8.8GW。

隆基綠能第 1 季財務數據有點慘烈,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銳減 37.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大幅下降 164.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降 167.37%,第 1 季虧損約 23.5 億元,是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四大組件廠中淨虧損最多的公司。

主要財務指標下滑的原因,隆基綠能表示,主因是組件和矽片價格下降,聯營企業投資收益下降,存貨等資產減值增加。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