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36.12
    -5.66 (-0.03%)
     
  • 國指

    6,373.48
    -1.18 (-0.02%)
     
  • 上證綜指

    3,015.89
    -16.74 (-0.55%)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28 (+0.12%)
     
  • Vix指數

    13.24
    +0.58 (+4.58%)
     
  • 富時100

    8,147.10
    +0.24 (+0.00%)
     
  • 紐約期油

    78.70
    +0.25 (+0.32%)
     
  • 金價

    2,335.10
    -14.00 (-0.60%)
     
  • 美元

    7.8104
    -0.0000 (-0.00%)
     
  • 人民幣

    0.9285
    +0.0001 (+0.01%)
     
  • 日圓

    0.0493
    -0.0001 (-0.18%)
     
  • 歐元

    8.3625
    +0.0014 (+0.02%)
     
  • Bitcoin

    66,137.20
    -78.82 (-0.12%)
     
  • CMC Crypto 200

    1,383.74
    -4.42 (-0.32%)
     

今年折疊手機滲透率1.1% 2024年突破2.5%

研調機構 TrendForce 今 (24) 日出具報告指出,隨著技術材料演進,預期今年 OLED 折疊手機滲透率將達 1.1%;在手機品牌旗艦折疊新機陸續推出,規格提升、價格更具競爭力,2024 年滲透率可望突破 2.5%。

手機品牌三星、小米及 Motorola 陸續推出新機,TrendForce 針對折疊機型態、規格及技術三方面進行分析。手機型態方面,依使用喜好可分為方便攜帶、掀蓋式的上下折以及展開後能充當小型平板的左右折。

外觀型態則是有需要添加副螢幕的內折,跟重量較輕,但螢幕裸露有刮傷風險的外折。外折半徑雖然較大,但對模組機械性能與轉軸設計有挑戰,由於螢幕裸露須保持任意角度下都能與轉軸緊密貼合;內折半徑較小,所承受的壓應力較大,容易造成折痕及相關可靠度問題。

不過,依照一般使用習慣,內折若能有效減輕重量跟消彌折痕,加上螢幕被機身保護的優勢,應該更有機會受到消費者青睞。

規格方面,上下折疊螢幕的尺寸約落在 6.5-7 英吋,左右折疊螢幕則是 7.5-8 英吋。刷新率的部分兩者主螢幕均採用 120Hz,左右折疊的副螢幕開始由 60Hz 往 120Hz 推進,上下折疊的副螢幕則是受限螢幕大小維持在 60Hz。

TrendForce 表示,小米轉軸開始採用碳纖維材質,重量減輕 35%,加上自行研發的微水滴形態轉軸,相較其他機種來說,平均厚度減薄 18%,使得整機折疊後與 iPhone 13 pro 厚度相當接近。

廣告

moto razr 2022 則是採用雙旋水滴式星軌轉軸,由於雙軸結構空間較大,折疊後的水滴弧度半徑可訂在不易產生折痕的 3.3mm,折疊無縫外也支持多角度。

Galaxy Z fold4 優化屏下相機的像素設計,來提高分辨率、減輕目視問題;小米則是直接打造新的使用者習慣,將自拍鏡頭移往副屏,但對於工作開視訊會議,屏幕大小似乎略嫌不足。

TrendForce 表示,此波新上市的折疊手機,面板供應商 SDC(Samsung Display Company) 可說是最大的贏家,但隨著產業鏈技術不斷提升,將有更多面板供應商加入此行列,形成價格競爭態勢。

從目前品牌廠的選擇來看,除原本深耕 OLED 應用的京東方 (BOE) 外,近期發表許多技術的維信諾 (Visionox) 可望從中突圍,供應比重應該會大幅提升;至於小米與華星 (CSOT) 合作 Mix Fold 後,今年似乎把眼光轉向天馬 (Tianma),預期天馬應該會有更多折疊的產品登場。

更多鉅亨報導
封控影響淡化 永冠-KY Q2虧損收斂 每股虧0.81元
中福國際重訊三缺失 證交所開罰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