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0
    -0.0008 (-0.01%)
     
  • 人民幣

    0.9301
    -0.0002 (-0.02%)
     
  • 道指

    39,118.86
    -45.20 (-0.12%)
     
  • 標普 500

    5,460.48
    -22.39 (-0.41%)
     
  • 納指

    17,732.60
    -126.08 (-0.71%)
     
  • 日圓

    0.0483
    -0.0001 (-0.10%)
     
  • 歐元

    8.3659
    +0.0080 (+0.10%)
     
  • 英鎊

    9.871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1.46
    -0.28 (-0.34%)
     
  • 金價

    2,336.90
    +0.30 (+0.01%)
     
  • Bitcoin

    60,612.88
    -846.18 (-1.38%)
     
  • CMC Crypto 200

    1,259.48
    -24.35 (-1.90%)
     

內地傳限制負面經濟評論

內地消費物價或轉跌。
內地消費物價或轉跌。

市場愈來愈憂慮內地經濟狀況,外媒引述消息報道,內地監管機構、券商甚至媒體,正向經濟學家、分析師及研究人員等施壓,要求對外不要說資金外流和物價下滑等「壞消息」。

上海一家大型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向外媒表示,去年談論通貨緊縮或其他經濟風險沒有問題,但當地電視台已明確表示,只容忍正面的評論,在預先錄製的採訪中發表通縮、風險等言論,最終也不會播放。

市場估上月物價跌0.5%

事實上,有經濟學家在北京舉行的一次閉門會議上回答有關通貨緊縮風險的問題時直言,整個市場都知道,中國不存在通貨緊縮,惟可以談論低通脹,反映分析員正避免談論敏感話題,或以較委婉說法應對。

有分析師坦言,投資者在難以獲得可靠數據的市場上,往往依賴研究經濟的專業人士,但其自我審查日益加強。

值得留意的是,現時內地經濟情況已引起部分「體制內」的經濟學家質疑。報道指出,內地官宣第二季經濟增長數據不久後,國家信息中心前首席經濟學家范劍平在一次閉門會議上表示,他不相信官方統計數據,並警告說中國經濟正在走向通貨緊縮,讓聽者略感詫異。范氏沒有回應外媒查詢。

不管如何,花旗曾指,撇除食品及能源,內地核心物價已經墮進「通縮區」,因為需求疲弱。市場估計內地本周出爐的7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變幅會由零變成負0.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跌幅則縮窄至4%。

零售業景氣按月上揚

中國商業聯合會昨日發布的8月份中國零售業景氣指數(CRPI)按月升0.2個百分點至50.3,其中租賃經營類升1.4個百分點至53.4,電商經營類則跌1.1個百分點至49.7。同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28條便民辦稅繳費舉措」支持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