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1 小時 42 分鐘
  • 恒指

    18,119.15
    +46.25 (+0.26%)
     
  • 國指

    6,485.53
    +21.04 (+0.33%)
     
  • 上證綜指

    2,962.12
    +12.13 (+0.41%)
     
  • 滬深300

    3,470.33
    +12.43 (+0.36%)
     
  • 美元

    7.8091
    +0.0006 (+0.01%)
     
  • 人民幣

    0.9299
    +0.0003 (+0.03%)
     
  • 道指

    39,112.16
    -299.05 (-0.76%)
     
  • 標普 500

    5,469.30
    +21.43 (+0.39%)
     
  • 納指

    17,717.65
    +220.84 (+1.26%)
     
  • 日圓

    0.0486
    -0.0000 (-0.10%)
     
  • 歐元

    8.3560
    -0.0093 (-0.11%)
     
  • 英鎊

    9.9050
    -0.0010 (-0.01%)
     
  • 紐約期油

    81.33
    +0.50 (+0.62%)
     
  • 金價

    2,321.80
    -9.00 (-0.39%)
     
  • Bitcoin

    61,630.22
    +631.47 (+1.04%)
     
  • CMC Crypto 200

    1,277.05
    -6.73 (-0.52%)
     

商品點評:銅價4大因素利好後市

銅價在過去數個月做好,並跑贏油價表現。
銅價在過去數個月做好,並跑贏油價表現。

銅的開採和提煉極其耗費能源,因此,本世紀以來,銅價與原油價格保持緊密的相關性。然而,過去4個月出現了例外情況。自2022年10月7日以來,高品級銅的價格從每磅3.38美元漲至4美元以上,同期的紐約期油卻從每桶91美元跌至80美元左右。

在銅價與紐油價格出現這種不尋常的分化之前,銅市場存在若干新的動向,包括:美國通過新增支出逾5,500億美元的新基建法案、銅庫存量處於極低水平、中國放開新冠疫情防控限制措施,以及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面臨的信貸形勢也有所放寬。

而期權交易者對銅市場的這些發展並不陌生。按芝商所的銅波動指數去看,銅期權的隱含波動率一直處於26%左右,穩守在2020年3月後的區間內。但該區間遠高於新冠疫情前的水平,當時的隱含波動率主要集中在13至20%的區間。

銅波動指數體現的上行偏度也略高於近年水平。價外看漲銅期權的隱含波動率一直高於價外看跌銅期權。顯然,相比加息及建築業狀況的相關影響可能引發的潛在極端下跌風險,銅期權交易者更看重因較低供應和潛在的旺盛需求,而帶來的潛在極端利好因素。

1. 歐美基建支出激增

去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了1.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該法案在先前計劃的資金以外又新增了約5,5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支出,包括對改善美國電力基礎設施投入730億美元的資金,以及15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補貼。僅這兩項撥款就將帶來銅需求量的顯著提升。此外,該法案還撥款1,100億美元用於道路和橋樑建設、660億美元用於客運和貨運鐵路建設,以及1,050億美元用於飲用水和蓄水系統的改造。該撥款對於銅需求量也可能帶來一定的提升。

整體而言,該法案的投資額相當於一年生產總值(GDP)總量的近5%。歐洲各國也在加大基礎設施支出和推動各種綠色能源計劃,特別是在來自俄羅斯的煤炭和天然氣進口量大幅減少後尤其顯著。

2. 庫存低企 開採不足

在銅價向上的同時,庫存量也處於較低水平,當中,紐約商品交易所庫存量處於2015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銅開採供應量的增速也低於其他工業金屬。

3. 華救房企 推高需求

銅價曾於2022年3至7月期間暴跌37%,隨後在近期反彈,而且這波反彈是在市場或許依然被視為處於熊市環境的情況下實現。首先,由於新冠疫情引發的封控及內地房地產行業陷入低迷,內地2022年的經濟增速降至數十年來的最低水平。不過,內地在2023年可能從銅價的熊市因素轉變為牛市因素。過去兩個月,內地已幾乎放開所有疫情防控限制措施,並且注資扶持房地產開發商,同時放寬貸款標準。這些政策變化或使內地對銅的需求量出現強勁反彈。

不過,內地經濟增長的潛在加速如何滲透作用到銅市場尚不明確。過去20年,銅價會跟隨中國經濟增長的節奏去變動,並且平均約有一年的滯後期。因此,在2024年以前,銅價或許不會完全體現出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加速。

4. 美藍領經濟發展強

另一方面,如果沒有銅庫存量處於低位及美國基建支出劇增等,美國股市可能是拖累銅價的因素之一。數十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和銅價之間表現為正相關性。若說2022年內地股市表現不佳,其實美股更為慘淡,創出2008年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股目前更多體現的是白領經濟的狀況,而該經濟在2020年和2021年的繁榮之後,在2022年底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隨着通脹率和利率攀升,科技股一路下跌。相比之下,美國和大多數發達國家正在經歷藍領經濟的蓬勃發展,包括製造業強勁增長及綠色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增加。相比白領經濟,「銅博士」更能反映藍領經濟的健康狀況。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對藍領經濟或銅來說一切皆順風順水。加息對美國新開工房屋的需求產生影響,隨着按揭貸款利率從2021年3厘飆升至6厘以上,建築許可證在過去一年減少超過25%。這對於銅來說或許是壞消息,因為美國住房平均含有440磅銅。

此外,歐洲、澳洲、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等多地利率飆升,或對基建業帶來相似後果。而且,商業和寫字樓或許會面臨利率上升,以及通勤和消費行為疫情後變化的壓力。

儘管房屋需求下滑可能遏制銅的復甦勢頭,但期權交易者認為基建支出激增、內地經濟潛在的復甦和銅的低庫存量,帶來的利好因素佔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