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15.55
    -20.57 (-0.11%)
     
  • 國指

    6,368.10
    -5.38 (-0.08%)
     
  • 上證綜指

    3,030.25
    +14.36 (+0.48%)
     
  • 道指

    38,778.10
    +188.94 (+0.49%)
     
  • 標普 500

    5,473.23
    +41.63 (+0.77%)
     
  • 納指

    17,857.02
    +168.14 (+0.95%)
     
  • Vix指數

    12.66
    -0.09 (-0.71%)
     
  • 富時100

    8,185.98
    +43.83 (+0.54%)
     
  • 紐約期油

    80.33
    0.00 (0.00%)
     
  • 金價

    2,328.60
    -0.40 (-0.02%)
     
  • 美元

    7.8071
    -0.0030 (-0.04%)
     
  • 人民幣

    0.9288
    +0.0003 (+0.03%)
     
  • 日圓

    0.0492
    -0.0000 (-0.02%)
     
  • 歐元

    8.3806
    -0.0003 (-0.00%)
     
  • Bitcoin

    64,890.84
    -626.76 (-0.96%)
     
  • CMC Crypto 200

    1,353.97
    -35.43 (-2.55%)
     

【新聞點評】「舖二代」落難記

旺角等市區靚舖近年隨着經濟逆轉而大幅跌價,加上息率高企,令不少投資者負債沉重。(資料圖片)
旺角等市區靚舖近年隨着經濟逆轉而大幅跌價,加上息率高企,令不少投資者負債沉重。(資料圖片) (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香港以往有「一舖養三代」講法,皆因舖位矜貴、租金穩定,若持有一個市區靚舖,真可足以養活三代。然而,隨着舖市急滑坡,不少「舖二代」也陷入水深火熱,除了「波仔」鄧耀昇,近期有一位網民發帖求救,指其父親於2018年把價值1200多萬元的舖位轉名給他,原以為「印印腳唔使憂」,豈料這幾年市況劇變,該舖位現時以700萬元放盤也乏人問津,同時每月須供款2.6萬元,收租1.5萬元根本不夠維持,令這位「太子爺」要打工賺錢填氹,十分無奈。

租跌賣不出 逼打工還貸

該網民在「全港店舖消息關注組」(前身為「全港店舖執笠結業消息關注組」)發帖,表示自己家裏經營食肆,他屬於「半個老闆」,父親多年前以數十萬元購入自置舖位,到2018年升值至1200多萬元,市值月租約3萬多元,但父親多年來一直堅持自營餐廳,並無放租。

這位父親妻子早逝,長期獨身,至疫情前結識了一名類似「新何太」的內地女子(比該網民更年輕),並萌生退休念頭。父親提出把舖位轉名予該網民名下,但轉名後要加按套現500萬元,讓其北上內地養老。鑑於當時舖位市值1200多萬元,即使扣除500萬元按揭,淨值仍達700多萬元,有點似「分身家」,父親把財產傳承予兒子。

但轉名後不久便爆發疫情,由於生意欠佳,該網民遂把餐廳結束,索性齋收租。初期每月租金有2萬多元,後來疫情惡化,舖位亦曾丟空長達一年。熬到去年「通關」,他終於找到租客接手,租金則降至1.5萬元,還須簽下3年死約,期間不得加租。隨着息率飆升,現時每月須償還貸款2.6萬元,意味該網民既無法從舖位賺取收入,還要每月填補1萬多元,他唯有打工賺錢以免「斷供」。

廣告

面對此包袱,該網民嘗試把舖位沽出,可是由1200多萬元陸續「劈價」至850萬元、700萬元,仍乏人問津。若舖價進一步下跌,不排除會變成負資產。他慨嘆「以前做老闆,玩吓車,打吓波又一日」,在高峰期坐擁4輛靚車,每次改車花費數萬元面不改容,豈料現時這樣坎坷,「仔細老婆嫰,有排捱」。身處人生交叉點,該網民公開徵詢意見,究竟應該「壯士斷臂」降價至600萬元沽舖,抑或「守多幾年」等待市況好轉。

一些網友對這個故事主角寄予同情,亦有人笑謂,他的經歷猶如「小型版波仔」,同樣從父親手上繼承舖位資產,以為「打跛腳唔憂」。然而由於拖着一筆按揭負債,隨着地產市場劇變,舖位市值一旦跌穿按揭餘額,「舖二代」恐將淪為「債二代」。從另一角度看,該網民的父親就堪稱為「現代版范蠡」,在2018年舖市高位精準套現500萬元,攜女伴北上退休,享福快活。

很多人對「一舖養三代」存在誤解,以為擁有一個舖位物業便能確保三代無憂。
很多人對「一舖養三代」存在誤解,以為擁有一個舖位物業便能確保三代無憂。 (SO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事實上,很多人對「一舖養三代」存在誤解,以為擁有一個舖位物業便能確保三代無憂。其實,箇中成功故事的「第一代」往往像該網民父親一樣,本身是草根創業者,在早年創辦餐飲、零售、跌打、裝修之類小生意,略有成績之後咬緊牙關購入自置舖位,繼續努力打拚。

香港經濟自七十年代起飛,這類刻苦勤勉創業者本身生意不俗之餘,同樣重要是其自置舖位累計升值數十倍以上,兼且早已「供滿」。尤其2003年「自由行」政策實施,不久後美元超低息時期開啟,兩道猛火把本港舖市烘得火熱。

市值急滑坡 難再養三代

在2018年前後高峰期,旺角、灣仔等地一個普通經營雲吞麵檔、藥材舖、二手書店的舖位,市值動輒達到逾億元。「舖二代」若在此刻繼承家業,接近小富門檻,想必躊躇滿志。假如一切順風順水,上述個案舖位確實能保障「第三代」亦豐衣足食,應驗「一舖養三代」之說。

不過,近年形勢大逆轉,包括美元從超低息轉為急劇加息,本港社會動盪,由「左右逢源」變為地緣政局磨心,加上電商衝擊及內地消費市場「搶生意」,大批市區靚舖早已跌價六七成,負債沉重的投資者例如「凱施老闆」、「小巴大王」、「化妝品大亨」、「波仔」等各有各苦惱。相對來說,該位承繼「家傳舖位」的網民手上並非市區核心旺舖,屬民生地區舖位,貶值已不算太多。

在2018年前後高峰期,旺角、灣仔等地一個普通經營雲吞麵檔、藥材舖、二手書店的舖位,市值動輒達到逾億元。
在2018年前後高峰期,旺角、灣仔等地一個普通經營雲吞麵檔、藥材舖、二手書店的舖位,市值動輒達到逾億元。 (estherpoon via Getty Images)

當然,筆者也見證過不少「真.一舖養三代」成功故事,箇中關鍵往往繫於「第二代」如何處置家業。其中一種方向是在2018年前後,及時於高位把市值上億元舖位沽出套現,接着「分身家」予家族成員;儘管這些成員把資金轉為股票、債券、海外物業之類投資,亦未必能避免虧損,但至少不會蝕得那麼「甘」,也不會「綁死在一棵樹上」。

另一種方向是沒有沽舖,但亦無進取地借貸「加注」,又或者「身痕」染指諸多副業。鑑於該網民舖位N年前已供滿,現時不論繼續自營生意抑或放租,每月總有點收入,對家族成員的生活不無幫補。這看來容易,惟在那幾年風光無限之際,不少「舖二代」心態膨脹,無法踏實地守護家業。

由此可見,所謂「一舖養三代」並非那麼簡單,須結合努力、時運、堅定及正確決策,再經受長久歲月洗禮和沉澱,方可望創出傳奇。本港經濟及舖市倘持續惡化,「舖二代落難」故事恐怕會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