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15.55
    -20.57 (-0.11%)
     
  • 國指

    6,368.10
    -5.38 (-0.08%)
     
  • 上證綜指

    3,030.25
    +14.36 (+0.48%)
     
  • 道指

    38,778.10
    +188.94 (+0.49%)
     
  • 標普 500

    5,473.23
    +41.63 (+0.77%)
     
  • 納指

    17,857.02
    +168.14 (+0.95%)
     
  • Vix指數

    12.72
    -0.03 (-0.24%)
     
  • 富時100

    8,167.41
    +25.26 (+0.31%)
     
  • 紐約期油

    80.38
    +0.05 (+0.06%)
     
  • 金價

    2,326.40
    -2.60 (-0.11%)
     
  • 美元

    7.8082
    -0.0019 (-0.02%)
     
  • 人民幣

    0.9288
    +0.0003 (+0.03%)
     
  • 日圓

    0.0491
    -0.0001 (-0.24%)
     
  • 歐元

    8.3671
    -0.0139 (-0.17%)
     
  • Bitcoin

    65,394.07
    -363.50 (-0.55%)
     
  • CMC Crypto 200

    1,353.93
    -35.48 (-2.55%)
     

【新聞點評】馬斯克「連任」危機

Tesla今年股東大會最受矚目的一個議案,是該公司向其CEO馬斯克提供的股權激勵方案進行「二次表決」。
Tesla今年股東大會最受矚目的一個議案,是該公司向其CEO馬斯克提供的股權激勵方案進行「二次表決」。 (REUTERS / Reuters)

今年是全球「大選年」,多個主要國家領導人都會尋求連任,印度總理莫迪上周勝選「順利過渡」,接下來面臨挑戰的有英國首相辛偉誠、美國總統拜登等。不過,國際投資界目前最關心的一場「大選」,相信是將於周五凌晨(美國時間周四下午)舉行的Tesla年度股東大會投票,皆因這除了涉及「史上最巨」的560億美元(約4368億港元)薪酬方案,還關乎馬斯克(Elon Musk)能否「連任」為Tesla掌舵人。

Tesla今年股東大會最受矚目的一個議案,是該公司向其CEO馬斯克提供的股權激勵方案進行「二次表決」。實際上,Tesla股東早於2018年已投票批准該股權方案,當時更獲得73%高票支持。然而,Tesla註冊地所在的美國特拉華州(Delaware)法院今年1月份裁定該方案無效,原因是涉及的獎勵規模超乎合理水平,以及Tesla董事會在制定方案時未有獨立地檢視全體股東利益。

KPI曾創奇蹟 認股權當犒賞

這場風波要由2018年說起,當年Tesla仍在「燒錢」嚴重虧損,公司市值僅約500億美元,其新車款Model 3陷入「產能地獄」,被認為存在破產倒閉危機,可謂風雨飄搖。恰在那時候,Tesla董事會向馬斯克授出上述慷慨激勵方案,將為他提供最多3.04億份認股權獎勵(相當於當時總股本10%,約值26億美元)。

然而,該激勵方案的條款非常「辣」,設定了多項看似「天方夜譚」的KPI指標,包括要求馬斯克在10年之內帶領Tesla市值增長至超過6500億美元,才可以把全部認股權「袋袋平安」。由於當年Tesla市值僅約500億美元,加上前景不明朗,沒什麼人相信該車企股價能激增10倍以上。這也正是股東們疏爽地投票批准該方案的原因,事關馬斯克若能達成「不可能的任務」,帶挈全體股東身家暴漲,獎勵他約10%認股權也堪稱划算。再者,馬斯克在Tesla一直「無償工作」,沒支取工資,股權獎勵是其唯一薪酬來源。

廣告

馬斯克果然成功達標,隨着Model 3和Model Y兩大主流車款順利量產,加上在中國的上海超級廠房表現超乎預期,Tesla市值於2020年便突破6500億美元,翌年高峰期更曾達到1.3萬億美元,超額「交功課」。Tesla股價高漲,馬斯克「落袋」的認股權價值也飆升至560億美元,讓其身家在2021年高達3000億美元,超越蓋茨、朱克伯格、畢非德等巨富,登上世界首富寶座,風頭一時無兩。

隨着Model 3和Model Y兩大主流車款順利量產,加上在中國的上海超級廠房表現超乎預期,Tesla市值於2020年便突破6500億美元,翌年高峰期更曾達到1.3萬億美元,超額「交功課」。
隨着Model 3和Model Y兩大主流車款順利量產,加上在中國的上海超級廠房表現超乎預期,Tesla市值於2020年便突破6500億美元,翌年高峰期更曾達到1.3萬億美元,超額「交功課」。 (Mike Kemp via Getty Images)

瓣數愈來愈多 惹股東不滿

不過,馬斯克本身是「火麒麟」周身癮,名成利就後更加「坐唔定」,愈來愈多旁騖,包括2022年豪擲440億美元收購Twitter(後易名X),以及頻繁地發表惹火政治言論。與此同時,Tesla股價自2022年拾級回落,目前市值約5400億美元,較高峰期縮水接近60%,令愈來愈多股東不滿。

在此背景下,有股東去年入稟Delaware法院,要求推翻2018年的股權激勵方案,最終法官裁定該方案無效。面對判決,Tesla除了提出遷冊至得州,亦決定讓股東們「再投一次票」,希望力保激勵方案「完好無缺」。值得注意,馬斯克兩年前為了籌錢收購Twitter而減持了不少Tesla股票,持股比率由22%降至約13%;萬一激勵方案被取消,他需要退回大筆股票,其持股比率可能降至5%以下。

由於Tesla並無採用「同股不同權」制度,馬斯克身為CEO兼靈魂人物的持股比率若太低,隨時有機會被其他股東聯手「政變」踢出局(就像喬布斯曾於1985年被蘋果董事會驅逐)。此外,部分支持馬斯克的股東們擔心,如果其持股比率驟降,這位科技狂人或許心灰意冷,把精力轉移投放於Tesla業務以外的搞作,例如SpaceX(最新估值達2000億美元)、xAI(剛以240億美元估值完成B輪融資)、X(前身為Twitter)等,屆時將令Tesla失去「靈魂」,前景更趨暗淡。

華爾街原本預計該股權方案的「二次表決」可像上次一樣輕鬆過關,但近日情況有變,包括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紐約市退休基金、投票顧問Glass Lewis、新加坡富豪廖凱原、SOC投資集團在內,絕大部分願意表達立場的Tesla「大戶」股東皆揚言將對該方案投反對票。

由於Tesla並無採用「同股不同權」制度,馬斯克身為CEO兼靈魂人物的持股比率若太低,隨時有機會被其他股東聯手「政變」踢出局(就像喬布斯曾於1985年被蘋果董事會驅逐)。
由於Tesla並無採用「同股不同權」制度,馬斯克身為CEO兼靈魂人物的持股比率若太低,隨時有機會被其他股東聯手「政變」踢出局(就像喬布斯曾於1985年被蘋果董事會驅逐)。 (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激勵方案再表決 大戶施下馬威

馬斯克日前在X作出反擊,他表示在已經提早投票的「散戶」股東(retail shareholders)當中,多達90%投贊成票。然而,由於Tesla接近60%股權握在「大戶」手上,加上「散戶」投票意欲向來較低,故馬斯克的命運看來仍將由「大戶」們主宰。

當然,即使激勵方案被否決,亦不代表馬斯克一定會「下台」。況且Tesla董事會已表明,假若該方案未能過關,將會制定新的方案來補償(compensate)馬斯克,並再一次舉行投票。

有分析人士估計,「大戶」股東們未必真的想「踢走」馬斯克,只是想給他一記「當頭棒喝」警告,讓其今後專心管理Tesla,別再「搞搞震」。待馬斯克作出具體承諾後(例如放棄直接管理X,以及答應更高的Tesla市值KPI),「大戶」們屆時便可能批准新的股權激勵方案。

Tesla股東大會於美國中部時間周四下午3時30分舉行,亦即香港時間周五凌晨,屆時的結果有機會令該巨企股價大幅波動,且看馬斯克今趟能否「順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