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9 小時 7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37.67
    +25.51 (+0.07%)
     
  • 標普 500

    5,471.19
    +1.89 (+0.03%)
     
  • 納指

    17,772.48
    +54.82 (+0.31%)
     
  • Vix指數

    12.73
    -0.11 (-0.86%)
     
  • 富時100

    8,225.33
    -22.46 (-0.27%)
     
  • 紐約期油

    80.62
    -0.21 (-0.26%)
     
  • 金價

    2,312.30
    -18.50 (-0.79%)
     
  • 美元

    7.8089
    +0.0003 (+0.00%)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日圓

    0.0483
    -0.0003 (-0.64%)
     
  • 歐元

    8.3444
    -0.0209 (-0.25%)
     
  • Bitcoin

    61,484.91
    -251.68 (-0.41%)
     
  • CMC Crypto 200

    1,271.93
    -11.85 (-0.92%)
     

突然賺不到錢了?中國帶貨主播收入腰斬 不如街頭發小廣告

中國 2024 年電商年中大促接近尾聲,電商直播市場再次成為關注焦點,與熱鬧的「618」相比,以往星光熠熠的帶貨主播,似乎褪去了光環。

據《信息日報》報導,飛瓜數據顯示,某電商平台今年「618」首場直播,幾大主播如廣東夫婦、琦兒、潘雨潤的成交額分別為人民幣(下同)6,114 萬元、1,292.3 萬元、674.8 萬元,分別較去年同期銳減 86.4%、88.46%、77%。

開賣不到 20 分鐘,珀萊雅、蘭蔻成交額雙雙破億;開賣 26 分鐘,歐萊雅成交額破億;開賣 28 分鐘,雅詩蘭黛成交額破億…… 今年「618」,部分品牌、商家的銷售都創下新高。但能在購物狂歡中享用到大塊蛋糕的,只是少數。

在幾乎家家都開直播帶貨的局面下,能爭奪到的流量變得極其有限。

從 2016 年就進入直播行業的劉寶勵,是天津一家直播基地的創始人。「現在的直播電商,不會因為雙節,即大促,如『618』、『雙 11』就特別火爆。」劉寶勵說。

直播帶貨已趨於平淡,從今年「618」直播間的 GMV(商品交易總額)來看,普遍不如原來賣得好。

劉寶勵表示,往年遇到大促,不少品牌或商家都會搶主播,主播薪水自然水漲船高。「現在主播越來越多,但賣的貨越來越少,薪酬自然就低了。」

「我們在天津的直播基地,主播的月平均收入是 8,000 元~1.5 萬元,單休且每天至少播 4 小時。」劉寶勵說,據其了解,「行業有些主播的時薪已低至 20 元,不如去街頭發小廣告」。

廣告

據《每日經濟新聞》周一(17 日)報導,多家招聘網站顯示,兼職帶貨主播的時薪不乏 20 元~25 元,而兼職發傳單的部分時薪是 20 元~60 元。

「新人小白讀稿,不需要露臉的,我們保底試用期工資是 66 元 / 天,需要播滿 4 小時;轉正後 133 元 / 天,得播 6 小時,可以分兩場。」一家招聘家居主播的公司說,需要露臉的帶貨主播,轉正後工資為保底 200 元 / 天,同樣需要播夠 6 小時。

「以前一個成熟的帶貨主播月入兩三萬元,現在競爭力大了,最多也就拿一萬多。」業界人士說。

「主播降薪大概從去年年初就開始了。」韓一電子商務負責人陳彬豪表示,而今,不管是大咖主播還是中小咖主播的薪資都下降,行業整體縮水了 50% 左右。

「我們對主播招聘沒有什麼要求,只要樂觀開朗就行。」某食品行業龍頭企業相關負責人林洛(化名)指出。

林洛說:「我們已經有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框架,不管是小白還是成熟主播,進來都要按照框架去走,一般一周就能學會。」

對商家來說,過去多年考慮的都是如何擺脫對主播的依賴。帶貨主播的火熱進而帶動主播培訓行業的發展,培養主播已經不再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一星期」即可速成上崗,讓素人主播的數量迅速增長。

「現在,連賣饅頭的店鋪都在招聘主播帶貨。」劉寶勵一語道出當下主播市場的「下沉」現狀,「主播已經不再是新興行業,而是變成了和駕照一樣,人人都要必備的技能」。

曾經嚴格以「人、貨、場」為根本邏輯的直播帶貨,逐漸擺脫桎梏,不僅「場」由杭州等直播城市轉移到了大西北、小縣城、鄉村,帶貨主播也不再受地域和年齡的限制。在杭州做直播培訓的周程(化名)說,培訓學員從十幾歲到六十多歲都有,大多數來自下沉市場。

直播電商不斷下沉,一方面得益於鄉村客群已逐步養成網路消費的習慣,另一方面則是物流等基礎設施配備也更加完善。不少三四線城市的寶媽、退休人員成了主播一大主力。「學習做主播不難,難的是堅持,這部分人既有時間,也有精力。」周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