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0
    -0.0008 (-0.01%)
     
  • 人民幣

    0.9302
    -0.0001 (-0.01%)
     
  • 道指

    39,118.86
    -45.20 (-0.12%)
     
  • 標普 500

    5,460.48
    -22.39 (-0.41%)
     
  • 納指

    17,732.60
    -126.08 (-0.71%)
     
  • 日圓

    0.0483
    -0.0001 (-0.10%)
     
  • 歐元

    8.3628
    +0.0049 (+0.06%)
     
  • 英鎊

    9.871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1.46
    -0.28 (-0.34%)
     
  • 金價

    2,336.90
    +0.30 (+0.01%)
     
  • Bitcoin

    60,963.81
    +118.71 (+0.20%)
     
  • CMC Crypto 200

    1,269.02
    -14.80 (-1.15%)
     

无论2024年谁能赢得美国大选 中国都是铁定的输家

【彭博】-- 特朗普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破坏了中美这两个全球超级大国间的经济关系。如果他能再次当选,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可能被彻底切断。

这位前总统提出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征收60%的关税。彭博经济研究的分析显示这将使中国对美5,750亿美元的计划出口额基本归零。而且如果特朗普能扩大民调上对拜登的微弱领先优势,进而赢得11月大选,他可能采取的对华升级行动还不止贸易这一项。

无论是对中国经济,还是对迄今已从2021年高点下跌逾40%的股市来说,这都无疑是个坏消息。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的种种言论可能会把压力给到拜登,迫使其在选举日到来前就采取更严厉的对华措施。

拜登知道中国问题攸关选票,过去的经验证明秉承强硬对华立场的人可以在选举中取得胜利。拜登可能不会宣扬类似特朗普加关税这样的激进措施,他的内阁班子说过美国不希望与中国脱钩。但拜登有可能在多个领域对中国施加新的限制,包括数据安全、电动汽车等,而且他不需要等到投票日才采取行动。

推荐阅读:拜登政府据悉考虑对中国智能汽车实施进口限制 可能不局限于关税措施

三个月前的元首会晤令中美剑拔弩张的气氛有所降温,随着美国大选接近关键时刻,中国问题的热度再次升高。对投资者而言,特朗普的最新关税提议可能让人回想起他的第一个任期,当时推特上充斥着震动全球市场的贸易政策消息。

中国官员表示,他们对谁将掌权没有明确的偏好。据不愿具名的中国官员透露,虽然特朗普的行事难以预测而且常常咄咄逼人,但他喜欢达成协议,可能会削弱拜登与美国盟友合作的努力。

廣告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中国商务部顾问桑百川说,他们都是很大的威胁。

桑百川认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方针可能给中国创造突破反华经济圈的机会。他指的是拜登有能力将中国排除在技术供应链之外。但无论哪种方式,北京都将面临一位总体战略是“排除和遏制中国发展”的美国总统。

推荐阅读:从特朗普最喜欢的指标看 拜登看似在赢得中美贸易战

特朗普关税冲击

特朗普上周在回答有关将对华关税提高到60%的问题时表示,其目标是“将企业带回美国”。他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加征25%关税已经让中国出口商从美国市场获得的收入出现了一个缺口。而60%的关税将把这个缺口变成一个火山口。根据全球经济模型,彭博经济研究估计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份额将从贸易战前最高22%的水平大幅下降至接近零。

受影响最大的将是纺织和电子行业,目前中国在这两个行业居于全球主导地位,但利润微薄,工厂无法消化关税影响。 彭博经济研究的模型显示,随着贸易流因为地缘政治而发生转移,东南亚和墨西哥将承接很大一部分。美国电子公司也将受到冲击,因为它们的许多产品是在中国生产。美国公司和消费者最终会为进口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关税可能是特朗普竞选团队最引人注目的经济提案,但不是唯一的。这位前总统暗示将对美中双向投资实施新的禁令(拜登已经在这个领域收紧了相关规定),其誓言要将中国排除在美国的“基本行业”之外并确保美国的资金不会推动中国崛起。

特朗普周四在海湖庄园对记者说,“中国带走了我们的业务,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关于第二个任期的关税计划,他说“这种做法可以让我们把生意和制造业带回美国。”

他指责拜登政府放任美国的利益流失。

竞选承诺并不总能转化为政府政策,尤其是当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影响如此具有破坏性时。不过如果要从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中吸取教训的话,那就是他的反华言论往往会造成这种影响。

对习近平来说,中美经济冲突加剧的前景来得不是时候。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应对房地产崩盘,这个昔日最大的增长动力变成了当前经济一个主要拖累,股市下滑让7万亿美元财富蒸发。习近平的主要经济官员最近加强与美国对口官员的交流 ,计划欢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今年到访北京,以期稳定与中国这个最大出口市场的关系。

鉴于特朗普接近赢得共和党提名,并且支持率在关键的摇摆州领先,投资者已经做好了承受影响的准备。

特朗普60%关税税率的威胁导致廉价零售商、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等中国企业股票遭到抛售。高盛经济学家报告称,特朗普的影响是北京和上海投资者最常问及的问题之一。

选举热度

历史经验表明美国大选年总是会带来麻烦。

特朗普与拜登这两个人,一个挑起了贸易战,一个扩大了贸易战范围,他们都表现出对中国的更强硬态度。

关税是特朗普执政初期的首选武器,但随着对华政策更趋强硬,他拿出来更多“武器”。特朗普曾经试图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禁止微信和TikTok在美国运营。此外,他还对中国企业实施一系列出口管制和制裁,最著名的靶子就是电信设备巨头华为。特朗普任内将中国在新疆的侵犯人权行为定义为种族灭绝。

到拜登上台时,两党的共识是中国对美国构成根本威胁。虽然拜登恢复了外交“护栏”并且对华辞令更加温和,但两国关系的实质仍然是坚定的战略竞争。

除关税外,拜登还瞄准了中国在尖端技术领域的竞争能力。他对半导体和芯片制造设备实施出口限制,同时采取措施促进这些产业在美国国内发展,此外,对于美国在海外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投资,拜登政府也在建立筛选审核机制。

拜登和特朗普的一个关键的区别在于,特朗普的做法带着更浓的交易性质(他寻求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以帮助自己胜选),而且往往看起来更像是单打独斗。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和美国盟友及对手多次出现争端,他计划在11月当选后对欧盟祭出惩罚性措施。

相比之下,拜登建立了一个更广泛的联盟,在防止中国破坏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方面,这个联盟有着共同的利益。拜登能够说服荷兰和日本政府在半导体技术方面挤压中国,限制荷兰芯片设备巨头ASML等关键企业的对华销售。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和战争期间,中国与俄罗斯的结盟关系令美国得以强化上述论点。过去欧洲盟友更多地将中国视为市场机遇而非地缘政治威胁,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它们开始更加关注美国的警告,包括中国大陆攻台风险。

某些方面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据彭博经济研究的估算,如果特朗普未加征对华关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比现在高1600亿美元。其他因素,比如对信心的影响则较难量化。

不过总体影响是清晰、负面的。中国经济增长下滑,企业和华尔街对中国的看法趋于黯淡。

在美国大选前,中国经济可能面临更大压力。

八项明确针对中国的行政命令以及特朗普大部分出口管制和制裁措施都是在他任内的最后一年发布的,当时他还关闭了中国驻休斯敦领事馆。

拜登11月与习近平在旧金山的会晤以两人热情握手开始,结束时双方都希望两国关系能部分解冻。不过拜登团队也安排了一些大选前的对华行动。

美国政府正在制定针对在华美国投资者的规定,鹰派人士力主采取更严厉的行动。白宫还准备开辟一条新战线:数据安全。其中一项措施是在多个行业限制涉及敏感个人数据的交易,这个规定最早可能在本周宣布。此外,政府也在考虑对中国电动汽车和其他所谓的“智能汽车”实施限制,因为它们会带来数据风险。

美国还在讨论对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产品,以及老一代半导体征收更高的关税。所有这一切都可能发生在11月投票前,它们对被习近平视为经济希望的高科技产业构成直接威胁。

当被问及拜登在大选前对中国的态度时,白宫引述了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上月末的评论。

沙利文当时在演讲中概述了美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而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对中国的投资和贸易限制。他表示,美中关系存在着“竞争性的结构性动态”,但这种竞争“不一定会导致冲突、对抗或新冷战”。

中国不会坐等观望。北京当局正在将大量投资引入制造业,以期实现技术突破从而达到自给自足。去年华为销售收入飙升至接近1,000亿美元,该公司发布了一款搭载先进芯片的智能手机,有观点认为这表明中国战胜了美国的芯片围堵。

原文标题In Trump-Biden 2024 Rematch, the Only Sure Loser Is China

--联合报道 Peter Martin、Yujing Liu、Rebecca Choong Wilkins、Gerard DiPippo、Colum Murphy、Nancy Cook、Phil Kuntz、Maeva Cousin.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