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15.55
    -20.57 (-0.11%)
     
  • 國指

    6,368.10
    -5.38 (-0.08%)
     
  • 上證綜指

    3,030.25
    +14.36 (+0.48%)
     
  • 道指

    38,778.10
    +188.94 (+0.49%)
     
  • 標普 500

    5,473.23
    +41.63 (+0.77%)
     
  • 納指

    17,857.02
    +168.14 (+0.95%)
     
  • Vix指數

    12.69
    -0.06 (-0.47%)
     
  • 富時100

    8,172.44
    +30.29 (+0.37%)
     
  • 紐約期油

    80.26
    -0.07 (-0.09%)
     
  • 金價

    2,321.40
    -7.60 (-0.33%)
     
  • 美元

    7.8080
    -0.0021 (-0.03%)
     
  • 人民幣

    0.9288
    +0.0003 (+0.03%)
     
  • 日圓

    0.0491
    -0.0001 (-0.28%)
     
  • 歐元

    8.3673
    -0.0136 (-0.16%)
     
  • Bitcoin

    65,325.82
    -569.90 (-0.86%)
     
  • CMC Crypto 200

    1,359.86
    -29.55 (-2.13%)
     

【智識選股】石藥加速創新 業績穩步揚

【智識選股】石藥加速創新 業績穩步揚

今年首4個月,內地醫藥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錄得收入8077.8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23年同期倒退0.8%;利潤總額增長2.3%,至1114.8億元;相關經濟指標仍然受壓,但總體呈回穩向好趨勢。醫藥工業韌性強、潛力大等基本面維持不變,產業持續向高品質方向發展,在技術創新、國際化、先進製造等方面皆取得良好進展。

「三醫聯動」改革不斷深化,其中帶量採購通過以量換價方式,擠壓虛高藥品價格水份,引導優質藥品成為市場主流;一致性評價全面提高仿製藥質量水平;醫保目錄調整等規則和流程日趨完善,國家醫保局建立適應新藥准入的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將調整周期從原來最長8年,縮短至1年,並把目錄准入方式由專家遴選制,改為企業申報制,令新藥獲批上市到進入目錄的時間從5年多縮短至約1年。

審批快利行業發展

同時,在評審環節,堅持支持創新藥優先納入目錄的做法,組織專家對藥品創新程度、臨床獲益作分級評價,使藥品的創新優勢能夠轉化為准入優勢,令大部分創新藥能夠在上市後兩年內進入醫保藥品目錄,對創新藥進入市場、醫院、醫保等環節給予政策傾斜,大力支持創新藥發展。據統計,去年共有25個創新藥參加醫保談判,23個談判成功,成功率高達92%。

在國策鼓勵創新背景下,醫藥創新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加大創新研發投入成傳統大型藥企尋求轉型的主要選擇,新藥研發投入大幅增加,總體研發能力不斷提高,在研新藥數量呈爆發式增長,完成臨床研究申報上市、獲批上市創新藥日漸增多。

廣告

2023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累計批准了82款新藥,數量顯著提高,本土創新力量加速崛起,獲批國產新藥合共39款;供應鏈國產化步伐加快,研發新藥帶來的高回報成企業利潤增長驅動力,研發能力較弱的中小企逐漸退出市場,百強製藥企業的貢獻度不斷增加。

石藥集團(1093.HK)為內地大型醫藥製造企業,近年聚焦以創新為核心發展策略,積極擴大創新藥業務,並透過與新興生物技術公司開展創新藥商業化合作,實現資源整合和互利共贏。2023年,該公司在百強醫藥創新企業排行榜位列第三。

該公司主要從事醫藥及相關藥品的發展、生產及銷售,在中國和美國共有五大研發中心,組建2000人以上的研發團隊,成功培育了納米製劑、mRNA、siRNA、單克隆抗體、雙特異性抗體和ADC等8個創新技術平台;建成超過10個藥品生產基地、擁有逾1萬人專業營銷團隊,業務覆蓋全國約3.5萬家醫療機構及35萬家藥店,產品亦出口至美國、歐洲等6個大洲的114個國家或地區;於美國、德國及巴西都設有營銷中心,又在新加坡建立國際總部及製劑海外市場事業部。

首季收入與盈利實現雙升:

2024年首季,石藥整體收入89.8億元,按年增加11.5%;成藥、維生素C、抗生素、功能食品及其他分別實現收入75.6億元(增17.7%)、4.9億元(少11.8%)、4.5億元(跌3.6%)、4.9億元(減21%),各佔總收入的84.2%、5.4%、5%、5.4%;經營利潤率為22.6%,按年升0.7個百分點。

成藥業務為最大收入來源及業績增長主要動力,除呼吸系統外,各個治療領域的產品收入都較2023年同期有所增長,加上近年新產品貢獻持續增加,業務由低單位數增長,提高至高雙位數增長,其中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心血管、呼吸系統、消化代謝產品的收入,分別達27.1億元(增27.4%)、16.1億元(多11.6%)、13.5億元(升9.8%),7.2億元(增加22.3%)、4.7億元(少6.2%)、3.1億元(漲60%);該業務經營利潤率為24.9%,按年基本持平。

該公司表示,首季新上市品種及新批適應症品種(包括米托蒽醌脂質體、RANKL單抗、伊立替康脂質體、TNK腦梗適應症等)進院和放量順利,新品收入增長符合公司預期;此外,恩比普針劑大力拓展縣域,膠囊劑得益於零售和自費市場的拓展,收入按季實現翻番。

期內原料藥及功能食品業務持續承壓,原料產品業務合計錄得收入9.4億元,按年減少8%,其中維生素C產品需求回落,導致收入縮減,經營利潤率下降至2.6%,下調3.1個百分點;抗生素產品銷售相對保持穩定,經營利潤率攀升到23.6%;功能食品及其他業務的收入則受咖啡因產品價格下跌影響。然而,這方面業務的經營利潤率輕微上升1.5個百分點,至24.9%。

旗下用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療新藥「明複樂」在內地獲得上市批准,為同類產品在中國首家獲批,也是該產品獲批的第二個適應症。另外,獲得16項臨床試驗批件,兩款仿製藥獲得藥品註冊批件,同時於北美地區有兩款在研創新藥物獲臨床試驗批准。

研發費用佔比保持高水平:

石藥披露,300個在研項目中,約有130個為創新項目,其中大分子40餘項、小分子40餘項、新型製劑30餘項,預計未來5年有近50款創新藥申報上市。

目前,超過60個重點在研藥物已進入臨床或申報階段,其中7個遞交了上市申請,20個處於註冊臨床階段;PD-1單抗、奧馬珠單抗、DBPR108、兩性霉素B脂質體、美洛昔康納晶注射液等多款產品處於中國藥監局上市審評階段。該公司預計,隨着更多新藥獲批,新產品的貢獻將繼續增加,今年新產品合計銷售有望達30億元,維持整體業務收入增長10%以上指引。

2024年首季,石藥整體毛利率72.3%,較2023年同期提升3.8個百分點,歸因於高毛利成品藥銷售佔比提升所致;3項主要費用率合計49.7%,按年上調3個百分點。該公司高度重視研發的重要性,研發費用佔比保持在10%以上水平,有助加強產品競爭力;實現盈利16.1億元,多賺12.9%。

技術分析:石藥挑戰成交量密集區頂,EJFQ勢頭能量正面,表現跑贏恒指,上方蟹貨少,整固後有望再展升勢。

估值分析:巿盈率5年中位數為14.7倍,參考EJFQ.com FA+資料,預測市盈率為11.2倍;較中位數水平低0.4個標準差,估值合理。

估值合理 分段吸納

總括而言,石藥將堅持創新研發策略,通過現有八大創新研發平台,專注做好自研管線開發,以臨床需求為導向,致力布局新靶點及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等新興領域,同時繼續通過「Biotech + Pharma」的共贏模式,與擁創新優勢的生科公司及科研機構共同開發,強化產品線及競爭力,並積極構建國際化BD生態體系,以擴大業務規模。現價估值合理,不妨分段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