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20,400.11
    +90.98 (+0.45%)
     
  • 國指

    6,968.86
    +46.20 (+0.67%)
     
  • 上證綜指

    3,272.86
    +11.61 (+0.36%)
     
  • 滬深300

    4,050.93
    +12.40 (+0.31%)
     
  • 美元

    7.8498
    +0.0005 (+0.01%)
     
  • 人民幣

    0.8744
    -0.0004 (-0.05%)
     
  • 道指

    33,104.20
    +245.17 (+0.75%)
     
  • 標普 500

    4,085.12
    +34.29 (+0.85%)
     
  • 納指

    12,144.49
    +131.01 (+1.09%)
     
  • 日圓

    0.0589
    +0.0001 (+0.08%)
     
  • 歐元

    8.5336
    -0.0247 (-0.29%)
     
  • 英鎊

    9.7090
    -0.0130 (-0.13%)
     
  • 紐約期油

    75.23
    +0.86 (+1.16%)
     
  • 金價

    1,997.60
    -0.10 (-0.01%)
     
  • Bitcoin

    28,456.88
    +198.39 (+0.70%)
     
  • CMC Crypto 200

    622.26
    +8.05 (+1.31%)
     

港樓應否「妄自菲薄」?

財爺在周日講好香港故事,分析數據顯示香港仍有相當優勢,並非遠遠落後於新加坡,勉勵港人毋須妄自菲薄。
財爺在周日講好香港故事,分析數據顯示香港仍有相當優勢,並非遠遠落後於新加坡,勉勵港人毋須妄自菲薄。

財爺在周日講好香港故事,分析數據顯示香港仍有相當優勢,並非遠遠落後於新加坡,勉勵港人毋須妄自菲薄。日日有大劈價成交消息的港樓,又應否繼續「妄自菲薄」呢?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港樓身價仍非凡

研究機構Demographia發表全球城市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12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房地產市場榜首,樓價中位數對家庭收入中位數比率高達23.2倍,具體演譯即是不吃不喝23.2年才買得起樓。

近期被視為搶去香港人才商機的新加坡,報告指樓價中位數對家庭收入中位數比率為5.8倍,即不吃不喝5.8年就買到樓。從數據看,香港市民上車確實難,但又反映港樓身價非凡。

由於數據是調查至2021年第三季全球92個城市樓價數據,以今年港樓跌幅,蟬聯12年或會「斷纜」,但仍頗有機會位列上車難頭五大城市之中,港樓身價仍是國際級。

研究機構Demographia發表全球城市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12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房地產市場榜首,
研究機構Demographia發表全球城市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12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房地產市場榜首,

家庭財富領先新加坡17年

另一說好香港故事數據是家庭財富,彭博行業研究早前分析,2019至2021年,新加坡家庭財富年均增長9.2%,大幅拋離香港2.3%。但要留意新加坡整體家庭財富只及香港一半,新加坡成人平均財富為35.8萬美元,較香港少35%,即使新加坡維持續年增長9.2%,香港半讓賽維持5.2年增長,新加坡家庭財富需要17年才可以追上香港。

兩個城市家庭財富有大段距離,相信得力於港樓之前的漫長升浪,令不少家庭核心資產「磚頭」水漲船高,即使近年增速放緩,仍有深厚底子拋離新加坡。

手握置地廣場等中環優質物業的置地,在七十年代曾被視為香港股王之一。
手握置地廣場等中環優質物業的置地,在七十年代曾被視為香港股王之一。

70年代股王星洲上市 然後呢……

香港新加坡雙城磚頭故事,不得不提中環大地主置地由香港轉到星洲上市後的表現。73年股災前,置地策動收購牛奶公司,刺激置地股價爆升逾10倍,市值一度猛增至317億元,熱情追捧的股民視置地為香港港王之一。置地於1990年3月轉到新加坡上市,現時市值約800億港元,與新鴻基地產二千六百多億市值有段距離。手握中區頂尖商廈組合的置地,假如當年繼續在港上市,市值增幅說不定可追上其他大型地產股。

當然不得不承認,港樓下行未見底,而港人關注的倫敦、新加坡樓價就升勢凌厲,不過樓價爆升帶來的生活壓力,我們都經歷過多年。樓價回調反而帶來更多上車機會及更理想的營商環境,正所謂有危亦有機,我們不妨學習財爺的正面態度,對港樓市場毋須過於「妄自菲薄」吧。

是日精選

第一位:美股一仆一碌 該放棄指數基金嗎?

第二位:微軟行政總裁:科技是零售商存亡關鍵

第三位:美股再暴挫 後向必要睇的4大要點

第四位:港樓應否「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