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15.55
    -20.57 (-0.11%)
     
  • 國指

    6,368.10
    -5.38 (-0.08%)
     
  • 上證綜指

    3,030.25
    +14.36 (+0.48%)
     
  • 道指

    38,778.10
    +188.94 (+0.49%)
     
  • 標普 500

    5,473.23
    +41.63 (+0.77%)
     
  • 納指

    17,857.02
    +168.14 (+0.95%)
     
  • Vix指數

    12.71
    -0.04 (-0.31%)
     
  • 富時100

    8,174.74
    +32.59 (+0.40%)
     
  • 紐約期油

    80.33
    0.00 (0.00%)
     
  • 金價

    2,327.90
    -1.10 (-0.05%)
     
  • 美元

    7.8081
    -0.0020 (-0.03%)
     
  • 人民幣

    0.9288
    +0.0003 (+0.03%)
     
  • 日圓

    0.0491
    -0.0001 (-0.24%)
     
  • 歐元

    8.3655
    -0.0154 (-0.18%)
     
  • Bitcoin

    65,234.86
    -534.84 (-0.81%)
     
  • CMC Crypto 200

    1,358.19
    -31.21 (-2.25%)
     

特專新股黑芝麻趕月底登場

有知情人士透露,第二隻18C特專新股項目已密鑼緊鼓籌備,最快月底登場,估計黑芝麻智能成事機會較大。
有知情人士透露,第二隻18C特專新股項目已密鑼緊鼓籌備,最快月底登場,估計黑芝麻智能成事機會較大。

香港首隻透過《上市規則》第18C章上市的特專科技新股晶泰科技(2228.HK)本周四(13日)掛牌,市場消息指出,晶泰科技公開發售部分認購反應熱烈,第二隻特專科技新股最快月底登場。目前第18C章申請人只剩自動駕駛晶片研發公司黑芝麻智能,相信該公司可望成為本港第二隻特專新股。市場人士認為,若晶泰科技能夠成功「打響頭炮」,有助於第二隻18C特專新股順利推出,屆時將可吸引資金回歸新股市場。

晶泰周四掛牌 表現成指標

觀乎5月起至上周五(7日)掛牌的9隻新股,公開發售部分均錄得超額認購之餘,首日上市全部報捷,這是否預示新股市場終於轉勢?有「新股女王」之稱的Vistra卓佳董事總經理兼IPO及過戶處總監鍾絳虹表示,這兩個月新股市場確實見起色,由她負責的幾個上市項目最近首日掛牌表現及認購倍數俱佳,不過是否新股市場全面回暖的訊號,依然有待觀察。

鍾絳虹又說,香港新股市場已沉寂至少3年,如今第18C章上市機制生效逾一年終於「開齋」算是好消息,她認為本周首掛的晶泰科技較具指標性,若然首隻18C特專新股受市場歡迎,相信第二隻18C特專新股也會順利推出,或可帶動氣氛,令資金重返新股市場。

獲多個大戶撐場的內地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公司晶泰科技將於本周四掛牌,集資最多11.29億元。市場消息稱,該公司公開發售部分錄超額認購104倍。眼見晶泰科技公開認購反應熱烈,有知情人士透露,第二隻18C特專新股項目已密鑼緊鼓籌備,最快月底登場,估計黑芝麻智能成事機會較大。

廣告

5月以來9隻新股首日皆升

回顧5月起至上周五新股表現,9隻新股首日掛牌均有進賬,表現最佳的是上周五上市的宜搜科技(02550),首天大漲91.72%,一手賬面賺2660元;表現最差的是一脈陽光(02522)及泓盈城市服務(02529),兩者首日均升不足1%,每手賬面僅賺10元。

期內超購最多的是GEM新股優博控股(08529),公開發售超購2502倍,惟上市不足一周便跌穿招股價。5月至今,9隻掛牌的新股當中,目前3隻已經「潛水」。

IPO市場回暖需明星股助威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近期散戶認購新股意願有所增加,但散戶整體偏好一些集資額特別小的新股,或較罕見的題材如GEM新股,可是在新股市場「搵食」依然較過去困難,投資者需「逐隻秤」,事關個別新股首日上升幅度「扣埋手續費不夠買兩餸飯」,甚至掛牌不久便失守招股價。

大華繼顯執行董事梁偉源表示,投資者對新股市場關注趨增,惟不足以掀起一股熱潮,現時需要一隻超級重磅的明星股引發認購興趣,例如內地茶飲界龍頭蜜雪冰城。

港股經歷早前的大升浪,恒指一舉突破19000點關後輾轉回落,張智威預計,大市暫時處於整固階段,但對新股市場而言不算壞消息。梁偉源同意,稱投資者仍等待美國息口走勢等外圍因素明朗化,以及7月中共召開的三中全會。

採訪、撰文:林雪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