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15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89.93
    0.00 (0.00%)
     
  • 國指

    6,477.24
    0.00 (0.0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Vix指數

    12.55
    -0.29 (-2.26%)
     
  • 富時100

    8,225.33
    -22.46 (-0.27%)
     
  • 紐約期油

    80.56
    -0.34 (-0.42%)
     
  • 金價

    2,309.30
    -3.90 (-0.17%)
     
  • 美元

    7.8080
    -0.0010 (-0.01%)
     
  • 人民幣

    0.9300
    0.0000 (0.00%)
     
  • 日圓

    0.0484
    +0.0001 (+0.10%)
     
  • 歐元

    8.3400
    +0.0017 (+0.02%)
     
  • Bitcoin

    60,980.25
    -900.43 (-1.46%)
     
  • CMC Crypto 200

    1,266.36
    -17.42 (-1.36%)
     

王冬勝為推動大灣區科技金融發展提交政協提案

<匯港通訊> 全國政協委員王冬勝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即將召開之際,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主席王冬勝,就推動科技金融健康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分佈式光伏發展等議題提交了相關建議,如下:

1)關於推動科技金融健康發展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科技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科技金融因此被列
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近年來,金融監理部門、科技部門和金融機構多措並舉,

針對性地提升高端製造業、專精特新企業及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融資便利化。
同時透過推動科技金融試點建設,形成了許多可複製、可推廣的製度和經驗,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了進一步推動科技金融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 加強頂層設計並加強政府資金和相關政策對科技創新和轉型的支持。 建議在中央層級成立跨部門專家小組,統籌研究並提出國家科技發展的策略規劃,推動科技與金融連動發展。同時,整理政府支持政策的有效性。一方面透過各種措施增加政府對科技的投入及研發活動的支持,例如提高研發經費水平,加大政府採購力道等。另一方面,透過提高研發費用稅收扣除額激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此外,政府也應推出政策引導更多民間資本、海外資金為科技創新和轉型提供財務支持。

- 加強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的深度合作,引導金融機構依據科技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實際需求,運用好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股權、債權以及保險等各種金融手段,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不同監管機構也應為金融機構不同產品和服務的推出提供政策的支持和監管容忍度。

- 注重跨領域人才培養,提升金融機構服務科技企業的水準。目前,金融機構對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複合型人才需求龐大。一方面,建議大專院校依據市場需求調整學科設置,加速跨學科、複合型人才的培育和人才儲備;另一方面,制訂配套措施包括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幫助金融機構延攬國際人才,以提升服務科技創新和轉型的能力和水準。

2)關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分佈式光電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國際化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經濟高品質、永續發展的新引擎。 在推動低碳轉型、能源結構優化等方面,大灣區亦應走在前面。

匯豐銀行與世界資源研究所對大灣區分佈式光電發展合作的研究結果顯示,分散式光電在大灣區雖發展潛力巨大,但在投融資方面仍面臨許多挑戰。透過加
強政府統籌規劃、創新商業模式及推出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等措施,可加速推動分布式光電在大灣區的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 政策落地創新。 建議粵港澳大灣區政府部門發揮各自優勢,加強統籌規劃,完善光電基礎資料建設,推動分散式光電發電應用示範區的商業化運作,並將光伏應用納入整體發展規劃中,進一步提升光伏在新區建設、舊城改造、綠色社區創建中的應用比例。

- 商業模式創新。金融機構應與政府部門及各類企業共同建立融資平台,為光伏項目提供快速融資通道。融資平台應發揮香港的金融優勢及廣東的產業優勢,助力金融機構對接優質專案。融資平台應以市場化方式運行,逐步擺脫主要依賴貸款主體信用而非專案品質信用的情況。

- 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機構應在研究各地已有「光電貸」產品效果的基上,推出年限、額度、利率更符合粵港澳大灣區特色的「光電貸」產品。相關產品可以考慮貸款利率與發電量表現掛鉤。 亦可透過資產證券化將缺乏流動性的產權資產轉換為可交易的投資產品,以低成本資金促進分散式光電站流動交易。 同時推動專案收益險盡快落地,並進一步豐富保險產品,如推廣光電站融資險及發電量損失險等,鼓勵保險機構向符合高品質要求的投保光電資產提供保費優惠。(BC)

#王冬勝 #匯豐 #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