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15.55
    -20.57 (-0.11%)
     
  • 國指

    6,368.10
    -5.38 (-0.08%)
     
  • 上證綜指

    3,030.25
    +14.36 (+0.48%)
     
  • 道指

    38,778.10
    +188.94 (+0.49%)
     
  • 標普 500

    5,473.23
    +41.63 (+0.77%)
     
  • 納指

    17,857.02
    +168.14 (+0.95%)
     
  • Vix指數

    12.66
    -0.09 (-0.71%)
     
  • 富時100

    8,179.90
    +37.75 (+0.46%)
     
  • 紐約期油

    80.44
    +0.11 (+0.14%)
     
  • 金價

    2,332.80
    +3.80 (+0.16%)
     
  • 美元

    7.8073
    -0.0028 (-0.04%)
     
  • 人民幣

    0.9288
    +0.0003 (+0.03%)
     
  • 日圓

    0.0492
    -0.0000 (-0.06%)
     
  • 歐元

    8.3808
    -0.0001 (-0.00%)
     
  • Bitcoin

    65,073.13
    -539.11 (-0.82%)
     
  • CMC Crypto 200

    1,353.12
    -36.28 (-2.61%)
     

移民顧問倡港拓產業挽人才 首批高才將續簽 憂就業未能匹配

銀河集團許孝傑(右)表示,香港只要做好營商環境,不同的人才就自然會來;旁為張騁。(黃潤根攝)
銀河集團許孝傑(右)表示,香港只要做好營商環境,不同的人才就自然會來;旁為張騁。(黃潤根攝)

近年港府積極搶人才,提供香港身份人才規劃服務的銀河集團業務部總經理張騁表示,自從2022年底政府推出多項吸納人才措施後,市場反應熱烈,2022年至2023年申請人數大幅上升,相信2024年增長平穩,下一步應關注人才來港後會否留下。隨着「高才通」續簽期年底逼近,他坦言,暫未知多少人會長期留港,有見科技人才不一定可在港找到匹配的就業機會,而人才最看重發展前景,建議政府應致力發展本港產業。

張騁接受訪問時指出,大部分客戶來自內地一線城市,見多識廣,較接受國際化及多元化的事業發展和教育,香港能滿足這方面需求。截至上月底,香港各項人才計劃共收到約29萬份申請,當中近18萬份獲批。張騁稱,部分中產精英的學歷、工作經驗及現時生活水平不差,他們追求的是更好生活,故需時了解香港的情況,「由打算來港、獲得身份、到真正到港需要一段時間。」

銀河集團獲求職創業查詢

銀河集團行政總裁許孝傑提到,獲批者「不是立刻拿起背囊過來」,很多都是「拖家帶口」,亦由於換職業、換城市,生活習慣和語言不同,期間有不少考量。他直言,「坊間可能十分心急,希望推出政策便立即看到結果,但實際上需要一些時間(見效)。」

2022年底推出的「高才通」,首次簽證為期2年,意味年底起是首批獲批人士的續簽時限。張騁說,現時開始獲客戶接觸,查詢求職或創業,甚至部分已準備好續簽。高才大多數是百強大學學歷的年輕申請者,仍未知獲批後會否繼續在港生活。目前整體來港人士主要從事金融、貿易、資訊科技,亦有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研發等,也有中國五百強企業,例如阿里巴巴(9988.HK)、華為及騰訊(0700.HK)的傳統人力資源行業。

廣告

人才來港面對不同挑戰,張騁稱,首先是語言問題,要識講廣東話,其次是工作氛圍及文化不同,需要學習和適應,但這些問題都可以克服,最大的挑戰是香港是否有充夠多的產業來對應及吸收這群人才。他解釋,現時科技資訊人才在港不一定能夠找到相應公司及職位,儘管政府努力發展新行業,但需時才見成效,相信隨着全球大型科企或內地科企來港落戶,這個結構性問題可逐漸解決。

至於人才最終會否選擇長期留港,則視乎在港的發展前景及機遇。許孝傑認為,他們先來港了解交流,是個好開始,對於有多少人留下,以現時市場氣氛及政府的努力來看,還是偏向樂觀。

內地精英背景國際化

內地來港人才佔比大升,外籍人才卻未返疫前水平。張騁指出,現時內地人才很多都具海外工作經驗及教育背景,英文水平及教育背景與五六年前不同;同時亦有已在澳洲、加拿大及美國等取得國籍的人,希望申請香港身份。「他們稱為內地人才,但其實組成已經很國際化。」許孝傑相信,香港始終背靠中國,一定會以內地人較多,只要做好營商環境,不同的人才就自然會來。

採訪、撰文:王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