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15.55
    -20.57 (-0.11%)
     
  • 國指

    6,368.10
    -5.38 (-0.08%)
     
  • 上證綜指

    3,030.25
    +14.36 (+0.48%)
     
  • 道指

    38,778.10
    +188.94 (+0.49%)
     
  • 標普 500

    5,473.23
    +41.63 (+0.77%)
     
  • 納指

    17,857.02
    +168.14 (+0.95%)
     
  • Vix指數

    12.72
    -0.03 (-0.24%)
     
  • 富時100

    8,173.68
    +31.53 (+0.39%)
     
  • 紐約期油

    80.23
    -0.10 (-0.12%)
     
  • 金價

    2,327.10
    -1.90 (-0.08%)
     
  • 美元

    7.8078
    -0.0023 (-0.03%)
     
  • 人民幣

    0.9288
    +0.0003 (+0.03%)
     
  • 日圓

    0.0491
    -0.0001 (-0.24%)
     
  • 歐元

    8.3656
    -0.0153 (-0.18%)
     
  • Bitcoin

    65,283.93
    -430.41 (-0.65%)
     
  • CMC Crypto 200

    1,358.52
    -30.89 (-2.22%)
     

胡國威專欄|2023年新盤開價,多難啊

胡國威專欄|2023年新盤開價,多難啊

以前新盤開售,翻開報章地產版,發展商總會跟你說:「我們看好市況,所以會保留部份單位在現樓發售。」因為從發展商角度,只要他們對貨品有信心,都會覺得在現樓落成時,讓買家親身實地考察,更能感受項目優勢,發揮最大價值,有助現樓時加價加推。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匯、加密貨幣免費即時報價,自選投資組合獲取相關新聞提示

雖然香港大部份老字號的發展商,在推售時均採取貨如輪轉策略,但我知道,有一間大型發展商卻是例外。管理層規定,首輪只售出小部份,因為他們的看法是,若在短時間內全盤沽清,證明他們開錯價。

不過,對一貫奉行貨如輪轉的發展商,由他們口中說出:「保留至現樓才推售」,感覺又有點矛盾。細心剖析,這只是一種管理期望的手法,起碼在首輪開售時撻Q,也有藉口把銷售期拉長而不失面子。

把物業保留至現樓才發售,以往屬於發展商的銷售策略,來到今天卻是迫不得已。因為,現在樓市氣勢薄弱,令每個發展商在樓花期推盤,都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

2022年首十個月,市場共有18,753個單位落成,這跟政府預計全年目標19,984個相當接近,但我們《胡.說樓市》編輯部翻查去年落成的物業,並逐一翻查土地註冊處紀錄,卻發現多達5,900個單位仍未售出,部份物業屬於已落成但未發售,部份則屬於貨尾,全年的售出比率只有68%,遠低於過去十年水平。

曾經創出地王紀錄、位於港島利南道的「凱玥」,若非剛剛售出的一個單位,全盤295個單位根本原封不動。貨尾量堆積得誇張的現樓,還包括元朗「The YOHO Hub」B期,全盤1,030個單位,尚餘超過一半單位待售。

廣告

將軍澳「海茵莊園」入伙後劈價20%出售,因為全盤1,556個單位,僅售出554個,還有過千個單位等待吸納;以至曾捲入包按風波的長沙灣「睿峰」,買家大規模取消交易後,全盤414個單位,也有過半未賣。

樓花期滯銷,入伙時已淪為貨尾,失去賣點的同時,亦要面對全新盤開售的競爭,更令發展商頭痛的事,用什麼價位推售。

畢竟這些銷情受阻的現樓,在去年或前年樓市仍未轉差時,均以超高價推售。如果當時一個單位都未售出,推售上還大可以回收價單,改頭換面再重新出發;若樓花期已售出小部份單位,日後推售上更綁手綁腳,發展商的金漆招牌隨時被拆。

如果在入伙前劈價賣樓,一班樓花期入市的買家,隨時出現估價不足的困境;入伙後劈價賣樓,亦令首批買家怨氣大增,發展商商譽也會受損;但如果在現樓時不減價,則會落得繼續滯銷的地步。

2023年的新盤市場,我們除了聚焦全新盤外,也要留意貨尾盤市場,始終貨尾盤也有一定量數,對今年新盤的定價也有一定參考。

胡國威.網上平台《胡.說樓市》共同創辦人
網站:https://www.wuchatprop.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