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15.55
    -20.57 (-0.11%)
     
  • 國指

    6,368.10
    -5.38 (-0.08%)
     
  • 上證綜指

    3,030.25
    +14.36 (+0.48%)
     
  • 道指

    38,778.10
    +188.94 (+0.49%)
     
  • 標普 500

    5,473.23
    +41.63 (+0.77%)
     
  • 納指

    17,857.02
    +168.14 (+0.95%)
     
  • Vix指數

    12.71
    -0.04 (-0.31%)
     
  • 富時100

    8,181.21
    +39.06 (+0.48%)
     
  • 紐約期油

    80.61
    +0.28 (+0.35%)
     
  • 金價

    2,334.00
    +5.00 (+0.21%)
     
  • 美元

    7.8076
    -0.0025 (-0.03%)
     
  • 人民幣

    0.9288
    +0.0003 (+0.03%)
     
  • 日圓

    0.0492
    -0.0001 (-0.10%)
     
  • 歐元

    8.3806
    -0.0003 (-0.00%)
     
  • Bitcoin

    65,062.53
    -642.09 (-0.98%)
     
  • CMC Crypto 200

    1,347.84
    -41.56 (-2.99%)
     

醫渡售部分國際業務 緩解漸緊的資金壓力

這家醫療數據服務供應商表示,將把旗下EVYD科技20%的股份出售給東南亞國家文萊的主權財富基金

重點:

  • 醫渡科技以5,500萬美元(3.83億元)的價格出售其國際業務20%的股份,所得資金將用於緩解日漸緊張的現金流和營運資金

  • 達成這筆交易之際,該公司正在削減開支,以專注於盈利能力而非增長

西一羊

有人可能會視其為退卻,或是在財務困難之際去籌集現金的舉動。但據上周提交給香港交易所的監管文件顯示,醫療大數據專家醫渡科技有限公司(2158.HK)稱其出售部分國際業務的決定是為了輔助其海外業務擴張的戰略之舉。

文件顯示,該公司將以5,500萬美元,將EVYD科技20%的股份出售給Yaqut,後者是一家投資控股公司,屬石油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國家文萊的主權財富基金所有。文件稱,交易「將有助於進一步鞏固買方對公司在文萊及海外拓展國際業務的支持」。

但考慮到文萊市場潛力有限,而醫渡本身的財務狀況又日益緊張,這筆交易看上去更像是為了籌措資金。截至今年3月末,該公司擁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34億元,看似覆蓋短期經營綽綽有餘。但僅僅6個月後的9月末,這個數字就驟降至8.73億元。不過我們應該注意到,根據醫渡上月公佈的最新半年報,資金下滑很大部分原因是其定期存款增加了18億元。

在該公司將重心從不惜一切代價的增長轉向盈利能力之際,出售EVYD科技的股份也更像是從國際野心的後退,而不是加強國際業務的舉措。其最新半年報顯示,醫渡同期開始在大部分主要業務領域大幅削減開支。

廣告

如今,這種削減成本的做法在虧損的中國科技公司中非常盛行,因為投資者變得更加不願為這些虧錢的公司提供新資金。如今中國正處於經濟困難時期,這種變化變得更加緊迫。

不管醫渡的真正動機是什麼,投資者似乎樂於見到最近的這筆股權交易,在消息公佈後的三個交易日里將醫渡的股票抬升6.2%。但從長期來看,該公司的股價自去年年初在香港招股上市後穩步下跌。其最新收盤價6.24港幣(5.57元),約為其招股價格的四分之一,較2021年1月的歷史最高點60港元比下降近90%。

在最新這一輪反彈後,醫渡目前的市銷率為4.17倍,落後於勁敵中康控股有限公司(2361.HK)的6.57倍,也不及更傳統的在線醫療服務供應商京東健康(6618.HK)的5.5倍和醫脈通科技有限公司(2192.HK)的20倍。

我們稍後會更深入地研究該公司的新戰略,也會分析其在實現盈利的道路面臨的挑戰。但首先,我們會退後一步,來看看醫渡是做什麼的,包括其發展歷史。

結束大舉支出

醫渡科技創辦於2014年,提供基於人工智能和雲計算技術的產品與服務,幫助醫療行業的客戶分析大數據趨勢,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這些客戶包括醫院、藥企、生物技術和醫療設備公司、研究機構、保險公司、患者和監管機構。

該公司的三大業務板塊包括:大數據平台,通過與醫院和政策制定者合作,以提高效率;生命科學解決方案,通過減少藥物研發時間和成本,提高臨床實驗成功的概率;健康管理解決方案,幫助進行患者管理。

醫渡科技自成立以來,發展迅速,截至2018年3月的財年收入只有2,300萬元,到2020財年則增長至5.58億元。在很大程度上,增長的推動力量來自為獲得客戶的大舉支出。例如,從2018財年到2020財年,該公司的銷售和營銷支出增加了兩倍。

但最近,醫渡科技幾乎削減了所有類別的支出,包括最近六個月報告期內的銷售和營銷支出減少46.8%,行政費用減少了37.6%。在此期間,它的研發支出也減少了5.3%,與截至今年3月的財政年度66.2%的增長相比,發生了急劇逆轉。

成本削減幫助醫渡科技在當季將淨虧損減少20%,至3.56億元。但這種改善是有代價的,收入下降5.5%,至4.74億元。在其三個類別中,大數據平台的銷售額降幅最大,下降21.5%至1.24億元。健康管理平台業務增長7%至2.04億元,生命科學解決方案業務小幅增長0.6%至1.47億元。

醫渡科技將業績不佳歸咎於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頻繁的封控和其他遏制病毒傳播的限制措施導致它的許多項目推遲。

雖然該公司在拙緊日子的戰略可能會導致利潤率的提高,但也導致了對公司增長預期的降低。上個月,晨星將該公司的收入預期大幅下調,2023年為3%的下降,2024年恢復溫和增長。根據此前的預測,這兩年都有10%的增長。醫渡科技此前曾表示,預計將在2024年實現盈虧平衡目標,但晨星認為,要到2026年才實現該目標。

不過,宏觀環境對醫渡科技是有利的,政策層面有支持,政府呼籲醫療行業要與大數據更好地結合。這樣的呼籲使得醫院、藥企等利益相關者紛紛增加IT支出,市場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估計,到2030年,中國的醫療智能產業價值將超過1.1萬億元。

歸根結底,醫渡科技能否重獲投資者的青睞,將取決於它在長期內恢復增長的同時,能否實現盈利。它從出售部分國際業務中獲得的5,500萬美元應有助於財務狀況的改善,並為其業務規劃方面帶來更大的靈活性。但就目前而言,緊縮措施和長期營收下滑的可能性或成為投資者的主要擔憂。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