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5 小時 38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34.95
    +22.79 (+0.06%)
     
  • 標普 500

    5,471.55
    +2.25 (+0.04%)
     
  • 納指

    17,771.21
    +53.55 (+0.30%)
     
  • Vix指數

    12.49
    -0.35 (-2.73%)
     
  • 富時100

    8,225.33
    -22.46 (-0.27%)
     
  • 紐約期油

    80.64
    -0.19 (-0.24%)
     
  • 金價

    2,310.10
    -20.70 (-0.89%)
     
  • 美元

    7.8085
    -0.0001 (-0.00%)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日圓

    0.0483
    -0.0003 (-0.70%)
     
  • 歐元

    8.3394
    -0.0259 (-0.31%)
     
  • Bitcoin

    60,754.04
    -1,131.60 (-1.83%)
     
  • CMC Crypto 200

    1,265.62
    -18.17 (-1.42%)
     

Google迎擊微軟AI 卻令自己失信

Google迎擊微軟AI 卻令自己失信
Google迎擊微軟AI 卻令自己失信 (ALAIN JOCARD via Getty Images)

Google剛過去的美國國殤紀念日長周末異常地忙碌,因為其搜尋平台上新的功能AI Overview頻頻犯錯,公司則為了補鑊而疲於奔命。如果你當時悠閒地在海灘上曬太陽或吃熱狗和飲啤酒,而錯過了 Instagram (META) 和 X,那麼這就來快速了解情況。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AI Overview 理論上可以為搜尋查詢提供由AI的生成回應。通常情況下,它會作出合理回應。但在上星期,它卻告訴用戶,他們可以使用無毒膠水來把芝士黐穩在Pizza上,人們可以每天吃一塊石頭,並聲稱奧巴馬是第一位穆斯林總統。

Google的應對是刪除這些可笑的答案,並表示正在利用這些錯誤來改進其系統。但這些事件,再加上早前Google Gemini圖像生成器的災難性錯誤,均可能會嚴重損害這家搜尋巨頭的信譽。

「Google理論上是互聯網上最主要的信息來源。」紐約大學坦登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副教授 Chinmay Hegde 解釋道:「如果公司的產品水分這麼高,它將慢慢削弱我們對Google的信任。」

Google的AI Overview並不是公司自推動生成式AI以來遇到的第一次麻煩。該公司的 Bard 聊天機器人在 2 月被Google重新命名為 Gemini,它在 2023 年 2 月的宣傳影片中的一個回應中出現的顯著錯誤,而導致Google股價下跌。

廣告

然後是 Gemini 影像生成器軟體,該軟體可以在不準確的環境中生成不同人群的照片,包括 1943 年德國士兵的照片。

AI一向有歧視的前科,Google試圖在生成人物圖像時包含更多不同膚色人種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公司卻矯枉過正,該軟件最終拒絕了一些對特定背景人物圖像的請求。Google的應對方式是暫時將軟體下架,並對此事件表示歉意。

同時,AI Overview的問題突然出現,因為Google表示用戶提出了不常見的問題。在吃岩石的例子中,Google發言人表示,「似乎一個關於地質學的網站正在將其他來源的有關該主題的文章聚合到其網站上,恰好包括一篇曾出現在(惡搞網站)Onion上的文章。AI Overview拿到了那個資料來源。

這些都是很好的解釋,但谷歌一而再發布有缺陷的產品,然後每每需要解釋,這一點已令人厭倦。

Carnegie Mellon大學商學院副教授Derek Leben表示:「到某個程度,你必須為自己推出的產品負責。」

「若要人信任你的產品,你不能說『我們將把AI融入我們所有成熟的產品中,但它一直處於Beta(測試模式),而對它造成任何錯誤問題,既不負責、更不應受指責。』」

Google是上網查證事實的首選網站。朋友間就一些無聊的話題發生爭執時,其中一個人都會不可避免地大喊:「好吧,Google一下!」你很可能也做過同樣的事。也許不是因為你想證明你比朋友對《阿森一族》中的冷知識更勝一籌,但你仍可能這樣做。關鍵是,Google已經建立了值得信賴的聲譽,而它在AI的失誤正在慢慢侵蝕這一聲譽。

「如果公司的產品水分這麼高,它將慢慢削弱我們對Google的信任。」
「如果公司的產品水分這麼高,它將慢慢削弱我們對Google的信任。」 (ASSOCIATED PRESS)

那為什麼會出現失誤呢? Hegde表示,公司的出手太早了,在產品還未準備好能勝過微軟(MSFT)和 OpenAI 等競爭對手之前便趕着發布。

「研究的步伐快到一個程度,研究過程和產品之間的差距似乎正在顯著縮小,以致出現這些看好來很糗的問題。」他解釋道。

自從2023 年2 月微軟和OpenAI 聯手發布了由人工智慧驅動的Bing 搜尋引擎和聊天機器人版本以來,Google一直在努力扭轉自己落後於它們的形象。OpenAI在今個月的開發者大會上,更成功「戒掉」Google,在大會前一日公布了強大的GPT-4o AI模型。

但如果要迎擊對手即是要推出會產生錯誤或有害資訊的產品,那麼Google就有可能給用戶留下這樣的印象:其生成式AI不可信,不值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