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15.55
    -20.57 (-0.11%)
     
  • 國指

    6,368.10
    -5.38 (-0.08%)
     
  • 上證綜指

    3,030.25
    +14.36 (+0.48%)
     
  • 道指

    38,778.10
    +188.94 (+0.49%)
     
  • 標普 500

    5,473.23
    +41.63 (+0.77%)
     
  • 納指

    17,857.02
    +168.14 (+0.95%)
     
  • Vix指數

    12.71
    -0.04 (-0.31%)
     
  • 富時100

    8,180.64
    +38.49 (+0.47%)
     
  • 紐約期油

    80.51
    +0.18 (+0.22%)
     
  • 金價

    2,334.20
    +5.20 (+0.22%)
     
  • 美元

    7.8077
    -0.0024 (-0.03%)
     
  • 人民幣

    0.9288
    +0.0003 (+0.03%)
     
  • 日圓

    0.0492
    -0.0000 (-0.06%)
     
  • 歐元

    8.3802
    -0.0007 (-0.01%)
     
  • Bitcoin

    65,088.84
    -628.67 (-0.96%)
     
  • CMC Crypto 200

    1,347.50
    -41.90 (-3.01%)
     

[MLIV調查] 小心樂觀主義陷阱 企業盈利預測下調或給股市意外一擊

【彭博】-- 別讓樂觀的股市分析師給騙了。MLIV Pulse調查認為,通膨和利率的螺旋式上升料令支出「剎車」,很可能企業的盈利預期將被下調。

在629人參與的調查中,65%的受訪者表示分析師在預測負面影響時「落後於形勢」。

受訪者以美加為主,比例達到62%,其次是歐洲,占比21%。調查結果和其他地區給出的警告一致,即分析師對企業盈利的共識預測過於樂觀,摩根士丹利的Lisa Shalett曾將之比擬為「車燈照射下的鹿」。

Amati Global Investors的基金經理Anna Macdonald表示,「在思考經濟成長前景時,分析師可能需多做些功課」。她在電話中說,「許多企業勢將面臨需求面的下滑,之前由於供應鏈中斷,他們不得不在價格高位補庫存,需求滑坡對企業利潤的衝擊可能很快,很極端」。

受訪者中一大部分人自認是散戶投資者,占比36%。

受訪者預測,如果經濟衰退真的到來,股市可能受到打擊,57%的人把經濟萎縮視為未來一年對股市更大的威脅,認為其影響超過通膨導致的殖利率上升。調查中,只有散戶投資者對衰退的憂慮低於對殖利率升高的憂慮。

這部分可能是由於調查中的散戶投資者主要居住在美加,而歐洲投資者對於衰退的擔憂更甚於北美地區。歐洲近三分之二受訪者把衰退視為股市的更大威脅,在美國和加拿大,這個比例為55%。

據高盛策略師稱,經濟衰退時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盈利通常下滑13%左右,四個季度內一般只能反彈17%。股價的復甦同樣緩慢,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用了超過1000天才從互聯網泡沫破滅和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跌中完全反彈。不過在新冠疫情期,這種回彈速度有所加快。

廣告

據Sanford C. Bernstein的策略師稱,美國和歐洲公司的12月預期利潤在過去6個月提高了7%。而同期MSCI全球股票指數下跌逾20%,經合組織的經濟學家等下調了經濟成長預測。

儘管仍被認為過於樂觀,但股票分析師們對盈利前景的展望已經更為謹慎。花旗一個追蹤每周利潤預期修正值的指數在過去四個月一直低於零。摩根大通策略師上個月下調了大型美國科技股預測。

除了股票外,受訪者對美元的前景相對樂觀,儘管近期該貨幣已經漲幅強勁。約35%受訪者認為彭博美元即期匯率指數在第三季度將走高,預測指數下跌的受訪者占比為24%。

受訪者們此前就預計該美元指數將繼續上揚,自那以後,隨著聯儲會在加息問題上變得更為激進,美元指數已經上漲了約5%。

三菱日聯銀行的歐洲全球市場研究負責人Derek Halpenny告訴彭博電視,隨著高通膨的持續,美元應該還會繼續保持強勢。

原文標題

Stock Market Faces Earnings Shock as Economy Falters: MLIV Pulse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