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0
    -0.0008 (-0.01%)
     
  • 人民幣

    0.9301
    -0.0002 (-0.02%)
     
  • 道指

    39,118.86
    -45.20 (-0.12%)
     
  • 標普 500

    5,460.48
    -22.39 (-0.41%)
     
  • 納指

    17,732.60
    -126.08 (-0.71%)
     
  • 日圓

    0.0483
    -0.0001 (-0.10%)
     
  • 歐元

    8.3659
    +0.0080 (+0.10%)
     
  • 英鎊

    9.871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1.46
    -0.28 (-0.34%)
     
  • 金價

    2,336.90
    +0.30 (+0.01%)
     
  • Bitcoin

    60,789.72
    -739.37 (-1.20%)
     
  • CMC Crypto 200

    1,262.23
    -21.60 (-1.68%)
     

什麼叫中產?

財政司司長叫自己做中產,引來不少負面的批評。如果要把不同人的收入分類,一類是低收入人士,一類是富豪,其他的便是中產。低收入人士的定義不難,香港有個人入息中位數及家庭入息中位數,少於這數目很多肯定是低收入人士。那麼什麼是富豪? 富豪可能有私人飛機,沒的也是飛機商務客艙或是頭等客艙的常客,他們居住於數千呎的大屋,甚至是獨立屋,飲的是頂級紅酒,坐的是名貴汽車,可以隨時飛往某處看歌劇與電影。由此看,不是富豪,不是低收入人士的便是中產。其實,我們小時候亦曾有另一種分類法,包括低下階層,中上階層,中上階層以及富有階層。

中產的範圍很廣,其實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中產有不同的定義。內地普遍認為個人月入5千至2萬元的是中產。在香港,個人月入2萬元也可以算是,財爺這次稱自己為中產,在收入的定義來看並無不妥,但更貼切的應稱為富有,而不是中產。可是從來沒有人會稱自己為富有,他才謙稱自己為中產。

香港人普遍以收入來定義中產,因此有入門級與高等級。中產亦常指專業人士、公務員、經理級。外地普遍如財爺所說,是以生活態度來定義中產,例如有沒有自己的房屋及汽車,子女會否接受大學教育,退休的生活有否保證,醫療是否足夠等。此點與內地的中產性質相似,他們有自己的房屋及汽車,子女會往香港、新加坡、美加、澳洲及歐洲等地升學,他們關注自己的退休生活而積極投資,也會找好的醫生治療,如來香港作檢查,旅遊更不在話下,他們不是買奶粉的常客,而是會如我們一樣往日本,歐洲等地旅遊。

要有以上的生活態度或是質素,非要有一定的收入不行。特別是在有中國人的地方如香港,本來不是金錢的東西也變成和金錢有關。例如量度一個人的成就,社會上普遍以收入來作標準,而找對象時也不多不少滲入了金錢的質素,有前途的學科是因為將來的收入高,因此以收入來定義及衡量中產並不奇怪。

在這動態的社會,初級中產隨時變成低收入人士,即是所謂下流社會。往上流的難度在回歸後不斷增加。香港的中產肯定有難,單是房屋一項已令不少人入不了中產的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