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1 小時 51 分鐘
  • 恒指

    22,439.84
    +326.33 (+1.48%)
     
  • 國指

    8,050.13
    +135.97 (+1.72%)
     
  • 上證綜指

    3,336.50
    +248.97 (+8.06%)
     
  • 滬深300

    4,017.85
    +314.17 (+8.48%)
     
  • 美元

    7.7661
    +0.0015 (+0.02%)
     
  • 人民幣

    0.9032
    -0.0002 (-0.02%)
     
  • 道指

    42,011.59
    -184.93 (-0.44%)
     
  • 標普 500

    5,699.94
    -9.60 (-0.17%)
     
  • 納指

    17,918.47
    -6.65 (-0.04%)
     
  • 日圓

    0.0529
    +0.0003 (+0.59%)
     
  • 歐元

    8.5673
    +0.0022 (+0.03%)
     
  • 英鎊

    10.201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73.50
    -0.21 (-0.28%)
     
  • 金價

    2,685.80
    +6.60 (+0.25%)
     
  • Bitcoin

    61,182.38
    -65.23 (-0.11%)
     
  • XRP USD

    0.53
    -0.01 (-1.43%)
     

甘茨從以色列戰時內閣辭職 料不會顯著影響加沙戰爭

【彭博】-- 本尼·甘茨從以色列戰時內閣辭職這件事看上去引人注目,但不太可能改變加沙衝突的進程或影響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的其他關鍵政策。

甘茨是反對派領導人、前軍方參謀長,在哈馬斯激進分子10月7日致命襲擊並引發持續至今的衝突之後,他加入了以色列緊急政府,三人戰時內閣還有內塔尼亞胡和國防部長約亞夫·加蘭特。

但他的影響力近來似乎有所下降,離職反映了他對這一點的沮喪。他曾表示,如果內塔尼亞胡不同意他上個月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他將辭職,而這些要求一個都沒有得到滿足。

前議員、現任中左翼智庫以色列民主研究所所長的Yohanan Plesner說:「在重大決定上——與沙烏地關係正常化、加沙未來的選項、圍繞人質的談判,內塔尼亞胡正在發號施令,你不會看到任何改變。」

在戰爭爆發的最初幾周裡,這三人表現出團結一致,穿著相似的黑色衣服,並一起召開記者會。但這種情況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了,反映出他們的對立和分歧。

內塔尼亞胡的助手說,尚未就戰時內閣下一步的安排做出決定。可能會保留一個非正式的形式,戰略事務部長Ron Demer和沙斯黨領袖Aryeh Deri發揮突出作用。

極右翼政黨領導人伊塔馬爾·本-格維爾是內塔尼亞胡執政聯盟的成員,並積極支持戰爭。他周日表示應該讓他進入內閣接替甘茨。這不太可能獲准,因為眾所周知內塔尼亞胡不喜歡他,認為他的立場過於極端。

甘茨辭職時再次呼籲舉行新的選舉,但他不能予以強制。只有在內塔尼亞胡失去多數席位的情況下,原定2026年舉行的議會選舉才會提前。內塔尼亞胡的聯盟目前控制議會120個席位中的64個。

在過去的一年裡現年65歲的甘茨在民調中領先內塔尼亞胡,成為下一任總理的熱門人選,部分原因是10月7日遭受的襲擊顯示出安全方面的漏洞。以色列許多人厭倦了74歲的內塔尼亞胡,他是該國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目前因賄賂和欺詐而受到起訴。

但甘茨的領先優勢最近在下滑,一些民調顯示內塔尼亞胡又領先,一些以色列人對甘茨似乎在戰爭時期玩弄政治手法感到憤怒。

中間派報紙《晚報》政治分析師Anna Barsky表示,戰爭期間形勢發生了變化,甘茨可能不再受到反對內塔尼亞胡的人滿心歡迎。他將不得不與其他反對派政客爭奪領導地位,主要是亞伊爾·拉皮德和阿維格多·利伯曼。

甘茨一直有點像美國政府親信的意思。美國政府在推動以色列內閣對加沙採取更溫和的政策,例如保護平民,並同意停火。

大多數分析師認為,美國總統喬·拜登以及他的助手們,在甘茨缺席的情況下將繼續向內塔尼亞胡傳達他們的信息。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周一到以色列與總理會面,周二將和甘茨會面。

推薦閱讀:美國呼籲加沙停火的決議獲得聯合國安理會通過 中國贊成俄羅斯棄權

原文標題Israel’s Pursuit of Hamas in Gaza Seen Unswayed by Gantz Exit

--聯合報導 Iain Marlow、Gina Turner.

(新增第二張圖片之後內容)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