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1 小時 8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Vix指數

    12.55
    -0.29 (-2.26%)
     
  • 富時100

    8,225.33
    -22.46 (-0.27%)
     
  • 紐約期油

    80.58
    -0.32 (-0.40%)
     
  • 金價

    2,309.50
    -3.70 (-0.16%)
     
  • 美元

    7.8087
    -0.0003 (-0.00%)
     
  • 人民幣

    0.9300
    0.0000 (0.00%)
     
  • 日圓

    0.0484
    +0.0001 (+0.14%)
     
  • 歐元

    8.3394
    +0.0011 (+0.01%)
     
  • Bitcoin

    60,861.08
    -914.14 (-1.48%)
     
  • CMC Crypto 200

    1,264.99
    -18.79 (-1.46%)
     

美商業房產恐爆煲 專家料下半年衰退

美國經濟恐陷入衰退,連帶美國人亦愈益捉襟見肘。
美國經濟恐陷入衰退,連帶美國人亦愈益捉襟見肘。

美國債務上限談判稍有起色,意味聯邦政府有機會避過債務違約。不過,即使政府能夠重新發債「撲水」,也改變不了美國經濟狀況急轉直下,民眾生活亦愈來愈差。聯儲局最新《美國家庭經濟狀況》報告顯示,27%美國成年人財務狀況「不健康」,較去年多了5個百分點,為新冠疫情後最差!美國人亦愈益捉襟見肘,僅63%成年人有能力拿出400美元(約3,120港元)現金作為額外的應急開支。

僅73%美國人財務尚可

聯儲局調查了1.1萬名美國成年人及其家庭財務狀況,截至去年10月,有73%受訪者認為自己「在財務狀態上還可以(或更佳)」,較2021年同期少5個百分點,是2020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當時正值新冠疫情剛在全球大規模爆發,美國許多實體經濟活動都陷於停頓。

調查又顯示,在付不起400美元應急開支的37%美國人之中,更有13個百分點屬於「無論如何也付不出這筆錢」;至於其他人則多數會選擇用信用卡支付、向朋友或家人借錢等,與美國政府靠賒借度日的思維如出一轍。事實上,此前美國債務已觸及法定上限,國會若未能及時提高上限,則會導致財政部無法繼續「發新債、還舊債」,從而出現債務違約。

華促勿將風險轉嫁世界

美國總統拜登與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等人,繼續就債限問題進行談判。雖然尚未能達成協議,但兩人均表示會談有成效。要知道美債違約可能會導致一系列連鎖效應,引發全球經濟及金融動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亦指出,債務問題是美國的內政,然而,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自身的狀況和政策選擇對世界經濟具有重要的外溢效應。

她又強調︰「希望美方採取負責任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不要將美國的風險轉嫁給世界,不要以收割世界來維護一己私利。」

千瘡百孔的美國經濟顯然已經不起更多的考驗,惟當前的高利率政策卻繼續為金融體系帶來壓力,甚至可能會觸發更多「爆煲」事件。繼先前美國多家銀行倒閉後,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再次警告,商業房地產領域可能會為銀行帶來更多問題,出事的可能是某些地區、某些建築貸款,惟這種情況可能只是獨立的個別事件,未必會牽連每一家銀行。他認為,小型銀行需要為「高於預期」的利率做好準備,又指政策利率最高可能會升到6至7厘;假如失業率飆升,信用卡貸款亦可能會有6至7%的信貸壞帳損失。

房利美首席經濟學家鄧肯亦警告,美國經濟將於下半年開始步入衰退,當中房地產市場的表現是拖累經濟的最主要原因,估計2023全年美國樓價將下跌1.2%,明年再跌2.2%。他預計,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以年率計按季倒退1.2%,第四季倒退1.7%,至明年首季亦倒退0.5%,即出現連續3個季度的收縮。另外,由於通脹壓力仍然持續,預期聯儲局的貨幣政策更多會趨向收緊,而不是放寬。

戴蒙
戴蒙
有部分美國人連400美元的應急開支也無法負擔。
有部分美國人連400美元的應急開支也無法負擔。
美國人財務狀況疫後最差
美國人財務狀況疫後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