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15.55
    -20.57 (-0.11%)
     
  • 國指

    6,368.10
    -5.38 (-0.08%)
     
  • 上證綜指

    3,030.25
    +14.36 (+0.48%)
     
  • 道指

    38,778.10
    +188.94 (+0.49%)
     
  • 標普 500

    5,473.23
    +41.63 (+0.77%)
     
  • 納指

    17,857.02
    +168.14 (+0.95%)
     
  • Vix指數

    12.70
    -0.05 (-0.39%)
     
  • 富時100

    8,169.69
    +27.54 (+0.34%)
     
  • 紐約期油

    80.39
    +0.06 (+0.07%)
     
  • 金價

    2,324.30
    -4.70 (-0.20%)
     
  • 美元

    7.8077
    -0.0024 (-0.03%)
     
  • 人民幣

    0.9288
    +0.0003 (+0.03%)
     
  • 日圓

    0.0491
    -0.0001 (-0.26%)
     
  • 歐元

    8.3664
    -0.0145 (-0.17%)
     
  • Bitcoin

    65,200.48
    -690.92 (-1.05%)
     
  • CMC Crypto 200

    1,356.98
    -32.42 (-2.33%)
     

「AI製藥第一股」登場 晶泰科技盈利前景未明

全球收入排名首20名的生物製藥公司中,有16家是晶泰科技的客戶,其股東背景星光熠熠

重點:

  • 過去三年,晶泰科技的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為66.7%,顯示良好的業績增長前景

  • 晶泰科技的客戶留存率似乎不算很高,每年約有超過三成客戶流失

莫莉

近年來,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AI技術與醫療健康領域的融合亦深深吸引著投資者的目光,AI製藥重新成為熱門賽道。中國AI製藥賽道的龍頭選手晶泰科技(2228.HK),作為首家循港交所上市規則18C申請上市的專特公司、也是港股的「AI製藥第一股」,獲得投資者的支持,首日上市高開2.1%,中午收市升幅更擴大至12.3%。

晶泰科技的熱度從招股期間就已凸顯,接獲超額認購102倍,在景氣度一般的香港新股市場中,表現堪稱優異。晶泰科技以5.23港元定價,集資約9.9億港元,上市市值約179億港元,滿足未商業化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時市值達100億港元的要求。

於2015年成立的晶泰科技,主要業務是通過量子物理的計算、人工智能及自動化技術,為製藥及材料科學行業提供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招股書顯示,全球收入排名首20位的生物製藥公司中,有16家是晶泰科技的客戶,公司還與輝瑞(PFE.US)、強生(JNJ.US)及德國默克集團(MRK.US)等很多世界領先的製藥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

晶泰科技的業務有兩大板塊,其一是藥物發現業務,主要指小分子和大分子藥物的發現和開發,其核心平台包括ID4智慧化藥物發現平台和XupremAb抗體研發平台,從合作項目中,晶泰科技可獲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或特許權使用費等。其二是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例如:包括藥物晶體形式篩選、晶體結構解析到結晶工藝開發等方面的固態研發服務,以及自動化化學合成服務,為製藥及材料科學行業及其他行業的客戶提供標準或定制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廣告

2021至2023年,晶泰科技的收入分別為6,280萬元、1.33億元及1.74億元,期間的年複合增長率為66.7%。這離不開2023年5月晶泰科技與跨國製藥企業禮來(LLY.US)達成的大筆合作訂單,根據協議,晶泰科技利用其特有的小分子藥物發現平台 ID4Inno識別潛在候選藥物,禮來將負責這些候選藥物的臨床和商業開發過程,這個超級訂單的預付款和里程碑收益最高可達2.5億美元,是中國AI製藥單個藥物研發管線金額最高的合作。

在2023年,晶泰科技的藥物發現業務和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業務,分別貢獻了8,773萬元和8,669萬元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在藥物發現業務中,約九成的收入來自於「被投資方客戶」,即客戶以股權交換而非現金支付的方式向晶泰科技付費。這種EFS(Equity for service)模式在醫藥外包(CXO)行業並不鮮見,維亞生物(1873.HK)就曾以該模式投資多家初創企業,但是當行業遇冷,公司手持的股份估值大跌,就會拖累業績表現。晶泰科技在招股書透露,公司已經圍繞上下游關鍵產業鏈和技術孵化和投資了數家創新型公司。

招股書顯示,晶泰科技上市集資所得,約75%將用於提升研發能力及解決方案提供能力,包括升級基於量子物理的綜合技術平台,構建生物醫學垂直領域生成式AI模型、招聘人才等;約15%用於提升國內外商業化能力;另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業績隱憂

作為AI製藥的頭部企業,晶泰科技在上市前已經完成了8輪融資,累計融資額達7.32億美元,其中最後一輪融資在2021年7月進行,投後估值達到19.68億美元。在AI概念加持下,晶泰科技股東星光熠熠,騰訊 (700.HK)是公司主要股東,上市前持股比例為13.7%,紅杉中國、軟銀願景基金、中國生物製藥(1177.HK)、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L.US)等亦有份投資。本次上市更引入了8名基礎投資者,包括恒基地產(0012.HK) 聯席主席李家傑、百奧賽圖(2315.HK) 、國盛資本等合共認購約3.4億港元等值股份。

雖有大量明星股東加持,但晶泰科技的盈利似乎仍遙遙無期。過去三年,其虧損淨額分別為21.37億元、14.39億元及19.14億元。其中,公司的同期研發開支分別為2.14億元、3.59億元和4.8億元,反映成本快速持續上升。

另一方面,晶泰科技的客戶留存率似乎不算很高,在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別有75名、120名及187名客戶,同期的客戶留存率分別約為67.5%、51.4%及64.9%,說明每年有約30%的客戶流失。相比之下,CXO行業的龍頭藥明康得(2359.HK; 603259.SH)的前十大客戶留存率高達100%,用戶粘性極高。

在AI製藥賽道中,可與晶泰科技相提並論的,是準備衝擊港交所上市的英矽智能,這間公司於2022年8月完成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投後估值為8.95 億美元,遠低於晶泰科技的市值。AI製藥概念的確具有強大吸引力,但是當二級市場對盈利無期的生物科技企業信心漸失之際,投資者亦需要謹慎觀望晶泰科技的業績前景。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