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41.78
    -170.85 (-0.94%)
     
  • 國指

    6,374.66
    -47.15 (-0.73%)
     
  • 上證綜指

    3,032.63
    +3.71 (+0.12%)
     
  • 滬深300

    3,541.53
    +15.40 (+0.44%)
     
  • 美元

    7.8106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84
    +0.0004 (+0.04%)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32 (+0.12%)
     
  • 日圓

    0.0494
    -0.0001 (-0.22%)
     
  • 歐元

    8.3555
    -0.0313 (-0.37%)
     
  • 英鎊

    9.9060
    -0.0600 (-0.60%)
     
  • 紐約期油

    78.49
    -0.13 (-0.17%)
     
  • 金價

    2,348.40
    +30.40 (+1.31%)
     
  • Bitcoin

    66,046.51
    +52.23 (+0.08%)
     
  • CMC Crypto 200

    1,403.33
    -14.54 (-1.03%)
     

理財投資必要識的3條神奇法則

Gearstd via Getty Images

在理財及投資的路上有很多不同知識需要掌握,從而令到自己有更強的能力去應付不同的情況及環境變化,以下3條神奇法則,就必須要袋好。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1. 72法則

在決定投資時需要定下預期回報及投資期,而想要有一個初步概念可以利用72法則去快速估計在特定回報率下,投入的資本要多久才會翻一倍。計算方法很簡單,就是用72除以年度化回報率的數值。

例如一個投資項目的預期年度回報率是7%,投入10萬元,要增值到20萬元,就需要約10.3年(72/7)。

美國標普500指數長遠可提供8%至10%的年度化回報率,以9%計算,資金倍翻需要8年。現時一些保險儲蓄計劃可提供到6%至7%的年度化回報,以6.5%計,資金翻一倍需要約11.1年。在比較時就可以衡量,買美股指數用8年去賺一倍會有一定風險,但時間更快,潛在回報更高。而買保險儲蓄計劃的價值就只升不斷,風險是保單的履約率,即是能否完成預期回報情況,但只要揀一家歷史履約率高的,出現嚴重偏差的機會率相對低。

利用簡單方法,可以在回報、時間及風險間,可有作出衡量比較的基礎概念。

美國標普500指數長遠可提供8%至10%的年度化回報率,以9%計算,資金倍翻需要8年。
美國標普500指數長遠可提供8%至10%的年度化回報率,以9%計算,資金倍翻需要8年。 (Spencer Platt via Getty Images)

2. 15%黃金止蝕位

投資大家都想追求回報,但也不能無視潛在下跌風險,特別在投資股市的時候,懂得在甚麼位置需要止蝕離場十分重要,這樣可以避免出現難以挽回的損失狀況。

舉例來說,如果股價從買入價跌10%,追回打和需要升11.1%;如果跌15%,追回打和要升17.6%。跌得越多,需要升幅越大才能挽回局面,好像股價較買入價跌了50%,需要升100%才打和。因此,假如股價較買入價跌了10%至15%的話,已是一個需要警戒的位置,若跌幅超過15%的話,就要好好評估是否需要進行止蝕。評估衡量的因素當然是投資項目的基本因素,如個別公司的營運狀況及前景等。

4%法則是應用於退休理財規劃上,意思是每年從退休金中提取4%作為該年的退休生活費,可提取期可達30餘年。
4%法則是應用於退休理財規劃上,意思是每年從退休金中提取4%作為該年的退休生活費,可提取期可達30餘年。 (AntonioSolano via Getty Images)

3. 退休提取4%法則

4%法則是應用於退休理財規劃上,意思是每年從退休金中提取4%作為該年的退休生活費,可提取期可達30餘年,本金仍然不會被花光。

再淺白一點講,就是累積資產去投資可以賺到4%回報,而最好得出的金額足以應付退休支出,這就很大機會能夠安心過退休生活。利用4%法則,亦可反過來估算需要多少退休金,假如每年支出需要24萬元,即是起碼需要600萬元(24/4%)退休資產。

總結來說,能夠懂得及運用以上3條法則,在投資及理財規劃上將可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