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0
    -0.0008 (-0.01%)
     
  • 人民幣

    0.9302
    -0.0001 (-0.01%)
     
  • 道指

    39,118.86
    -45.20 (-0.12%)
     
  • 標普 500

    5,460.48
    -22.39 (-0.41%)
     
  • 納指

    17,732.60
    -126.08 (-0.71%)
     
  • 日圓

    0.0483
    -0.0001 (-0.10%)
     
  • 歐元

    8.3628
    +0.0049 (+0.06%)
     
  • 英鎊

    9.871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1.46
    -0.28 (-0.34%)
     
  • 金價

    2,336.90
    +0.30 (+0.01%)
     
  • Bitcoin

    60,695.79
    -842.77 (-1.37%)
     
  • CMC Crypto 200

    1,264.25
    -19.58 (-1.52%)
     

行業透視:氣候領袖添競爭優勢

隨着抵銷污染的成本愈來愈高,令氣候領袖企業更凸顯優勢。
隨着抵銷污染的成本愈來愈高,令氣候領袖企業更凸顯優勢。

隨着監管步伐加快,已在減排的企業應證明其投資的風險較低。談及氣候變化投資,人們往往會考慮那些正在推動未來向低碳轉型企業所提供的機會,這些企業供應的產品、服務及技術,對減少未來排放量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然而,另一個重要的投資主題正在浮現,就是氣候領袖的概念。這些企業可從事任何業務領域,但共同之處在於他們在溫室氣體減排道路上,均擁有引領行業前行的抱負。

受惠「網絡效應」拓展業務

在脫碳上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應會是優質的投資,因為氣候領袖應具備成本優勢,污染成本正在上升,碳權或碳稅的價格上漲,抵銷污染的成本亦變得愈來愈昂貴。

另氣候領袖日漸從「網絡效應」中受惠,致力於減少總排放量的企業尋找志同道合的供應商,形成良性循環,而成為氣候領袖將幫助企業贏得新業務。此外,隨着政府及社會採取更多行動,氣候領袖應會是風險較低的投資。

目前圍繞環境及氣候考慮的監管變化涵蓋不同領域,在最近一系列的立法及法律訴訟中可見一斑:如包括歐盟禁用一次性的塑膠;全球眾多國家逐步淘汰新的內燃機汽車,當中,挪威最早於2025年起開始禁售;英國自2025年起禁止新建住宅安裝燃氣鍋爐,多個歐盟國家亦有類似規定;以及多個美國州份就氣候變化起訴石油企業。上述例子說明,繼續造成污染及有害排放的企業所面臨的監管及法律風險。

與此同時,擱淺資產的風險早已是化石燃料企業特別關注的問題,但這將延伸至與淨零經濟不相符的其他長期資產。擱淺資產指因與能源轉型相關的變化而導致價值低於預期的資產,例如企業可能發現,由於減排法規的制訂,所投資的產油資產可能永遠無法投產,或者不得不提前關閉。

房地產是另一個面臨特殊風險的行業。除氣候變化及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實體風險外,投資亦要遵守更嚴格的能源及排放法規,這將縮短劣質物業的使用壽命。航運及航空業亦常擁有長期資產,而在行業的現行及未來脫碳法規下,企業很可能需要進入全新的投資周期,提前淘汰高排放資產。

符合減碳要求企業佔先機

這些風險或會損害企業聲譽,甚至造成財務損失。對企業而言,氣候訴訟的風險日益增加。首當其衝將是那些對氣候變化造成重大影響的企業,或未能成功管理氣候變化對其業務構成的風險,或向消費者偽裝成綠色企業但並無實質行動支持(「漂綠」)的企業。

目前,隨着個別企業制訂其營運及供應鏈脫碳策略,愈來愈多企業亦對此作出承諾。然而,至今為止沒有一個行業中的大多數企業採用淨零目標。淨零意味着將溫室氣體排放量盡可能降至近乎零。根據《巴黎協定》,全球暖化幅度需控制在1.5度內,排放量則需在2030年或之前減少45%,而在2050年或之前達至淨零排放。

隨着應對氣候變化的需求變得愈來愈迫切,未來監管力度只會加大,不進行業務重新定位及採取措施以實現淨零排放的企業,會面對因過時的產品及技術而落後。

相比之下,由於監管步伐加快及合規成本上升,已採取業務脫碳措施的企業將會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區分氣候表現領先與表現落後的企業,有望獲得巨大的回報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