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1 小時 53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Vix指數

    12.55
    -0.29 (-2.26%)
     
  • 富時100

    8,225.33
    -22.46 (-0.27%)
     
  • 紐約期油

    80.67
    -0.23 (-0.28%)
     
  • 金價

    2,308.60
    -4.60 (-0.20%)
     
  • 美元

    7.8085
    -0.0005 (-0.01%)
     
  • 人民幣

    0.9300
    0.0000 (0.00%)
     
  • 日圓

    0.0484
    +0.0000 (+0.08%)
     
  • 歐元

    8.3398
    +0.0015 (+0.02%)
     
  • Bitcoin

    60,830.23
    -899.77 (-1.46%)
     
  • CMC Crypto 200

    1,264.84
    -18.95 (-1.48%)
     

內地電商退貨率衝上9成 入行六年商家急退坑

內地電商退貨率衝上9成 入行六年商家急退坑

中國電商正面臨退貨率激增情形,最新數據顯示,在剛過去的 618 購物節,退貨率日漸走高,尤其是做女裝的商家,不久前甚至傳出某電商女裝賣家退貨率高達 80%,最終面臨虧損 50 到 60 萬人民幣的窘境,這也凸顯中國電商生態日漸惡化。

《華爾街見聞》報導,從業 10 年的老電商人林鵬目前在淘寶開男裝店,過去曾賣女裝,之後改賣傢具,最後又做起男裝,因為覺得退貨率會低些,但今年以來退貨率節節攀升,已經逼近損益兩平的 50% 生死線。

雖然女裝退貨率向來比其他品類高,但事實上,今年以來退貨率翻倍、飆高幾乎成了行業通病,不分品項,像是在淘寶販售醫療器械類產品的陳力勤,以往退貨率一直控制在 2% 到 5%,今年還沒過半已經一路飆高至超過 30%。有買家數日前來說要把半年前買的血糖機給退了,陳力勤本來沒答應,但沒過多久發現,淘寶已經強制退款了。

在抖音賣女裝的齊堇,更因為同時踩上「女裝」跟「直播電商」兩個大坑,如今退貨率逾 90% 成常態。

對賣家們來說,退貨率從來不只是一個數字,背後牽扯到各項成本費用支出,因退貨率變高會影響到店鋪考核,還有貨損等情形,最終都會拉低利潤,甚至導致虧損。

更多商家則指出,很難估算出退貨率走高造成的損失。服飾店老闆萬佩佩表示,去除看得見的成本,訂單背後的人工、租金、水電等等,都算損失。隨著退貨率提升,還有可能影響店鋪體驗分,獲得的自然流量減少,運費險也將隨之增加。

陳力勤則表示,3 年前退貨率低時若一年賣 100 萬人民幣的貨,能賺到 20 萬到 25 萬,如今已縮水至 10 萬左右,且這還是不漲價也不降低成本的情況下的數字。

廣告

報導指出,電商世界的買家與賣家從未像現在這般對立。

不久前引發熱議的「某電商女裝商家吐槽退貨率高達 80%」的話題下,一邊是賣家排隊倒苦水,吐槽各路羊毛黨、白嫖黨; 另一邊的買家大多表示不解:難道不是賣家自己貨不對板、以次充好? 要不是萬不得已,誰願意買回來又折騰退換貨呢?

在杭州管理直播創投公司的高鴻業表示,在如今的買賣雙方對立中,平台似乎美美隱身了。不可否認,有些商家的確存在問題,但良心商家也不少。只不過平台內卷,競相推出的各項政策,時刻考驗著人性,也加速某種惡性循環。

多位賣家指出,如今各大平台不僅有比價系統,低價商品獲得更多流量,越便宜流量越高,隨之而來的是低品質、貨不對等問題。

拼多多去年底市值超過阿里巴巴時,給行業帶來不小震撼,同年 12 月淘寶變更「爭議處理規則」,主動向消費者靠攏,甚至祭出「僅退款」的大招。不少賣家發現,從那時候開始,自家退貨率越來越高,動輒翻倍。本身就受退貨問題困擾的品項如服飾,更直接飆到 80%、90%,當中又以女裝為甚。

女裝店主許凱就給「僅退款」這規定搞瘋了。「坦白說,如今各種看似奇葩的退貨理由,以前也有。只不過以前賣家可以拒絕。有證據,大家都不怕的,但現在更像是平台規則只約束賣家,等於前期和售後的失都是賣家承擔。

萬佩佩更對 618 購物節選擇冷眼旁觀,上月得知以後參加平台活動得強制運費險了,先是女裝品類強制參加,後來變成全品類,思慮再三後萬佩佩決定不用退貨率賭銷量。

齊堇則下定決心離開,今年是齊堇做電商的第 6 年,去年因為退貨率實在太高,齊堇虧了數十萬人民幣,目前正在清庫存,等清完就關店。

齊堇還說,由於退貨率太高,今年來不少合作的工廠都不怎麼開發新款式。因為越是基礎的款式,退貨率越低。

高鴻業則聽說,在此情況下,快遞業跟保險公司則是贏家,因為退貨率越高,商家就更得買運費險。

知識型創作者盧詩翰則稱其為「退貨經濟學」,在動輒 80% 退貨率的環境下,最後能活下來的只有這種模式,陳力勤則認為,當前電商平台的很多措施看似站在消費者一方,但買家能在多大程度上受益,仍有待商榷。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