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28.52
    -306.80 (-1.67%)
     
  • 國指

    6,439.82
    -116.28 (-1.77%)
     
  • 上證綜指

    2,998.14
    -7.30 (-0.24%)
     
  • 滬深300

    3,495.62
    -7.66 (-0.22%)
     
  • 美元

    7.8057
    +0.0009 (+0.01%)
     
  • 人民幣

    0.9297
    -0.0001 (-0.01%)
     
  • 道指

    39,150.33
    +15.57 (+0.04%)
     
  • 標普 500

    5,464.62
    -8.55 (-0.16%)
     
  • 納指

    17,689.36
    -32.23 (-0.18%)
     
  • 日圓

    0.0486
    -0.0003 (-0.55%)
     
  • 歐元

    8.3463
    -0.0082 (-0.10%)
     
  • 英鎊

    9.8690
    -0.0090 (-0.09%)
     
  • 紐約期油

    82.34
    +0.17 (+0.21%)
     
  • 金價

    2,334.70
    -34.30 (-1.45%)
     
  • Bitcoin

    64,275.82
    +312.99 (+0.49%)
     
  • CMC Crypto 200

    1,347.82
    -12.51 (-0.92%)
     

LME銅價一度漲破1.1萬美元刷紀錄新高 高盛:長期樂觀、短期需謹慎

外媒周一 (20 日) 報導,由於投資人預期銅供應短缺加劇紛紛湧入銅市場,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 銅價一度漲破每公噸 11,000 美元,寫下歷史新高,延續由投資人推動長達數月的漲勢。「大宗商品旗手」高盛表示,儘管長期樂觀,短期對銅謹慎,小心 2021 年第二季情境重演。

截稿前,LME 銅價回落至每公噸 10,942 美元。

幾個月來,銀行、礦商和投資基金一直在吹捧銅的光明長期前景,過去幾周湧入銅市場的大量投資給看空交易員帶來了壓力。由於現貨需求疲軟,尤其是中國的現貨需求疲軟,這些交易員採取了更為謹慎的立場。

2024 年的一些事態發展給看漲銅的人壯膽,吸引越來越多的投機資金。銅礦石供應緊張引發了冶煉廠減產的傳言,​​投資者押注電動車、再生能源和人工智慧 (AI) 等快速成長行業使用量的飆升,將抵消建築等傳統行業的拖累。

4 月初,銅價開始飆漲。上周,由於紐約期貨市場的空頭擠壓引發全球搶購銅的熱潮,銅價漲勢進入超速狀態。

研究機構 CRU Group 的首席分析師 Craig Lang 在新加坡受訪時說:「這使價格達到了另一個水準,在這種環境下很難說已經觸頂。大宗商品市場確實傾向於過份提升。 」

多年來,投資者、交易員和礦業高層一直警告稱,由於綠色產業需求不斷膨脹,全球銅面臨嚴重短缺。大宗商品資深人士、凱雷投資集團 (Carlyle Group Inc.) 能源路徑團隊首席策略長 Jeff Currie 上周說,銅是他見過的最好的做多交易。

廣告

許多實際交易參與者警告,銅價走在現實的前面。需求仍然相對不慍不火,尤其是在最大的買家中國,那裡的庫存水準仍然很高,銅線和銅棒的供應商一直在削減產量。中國的需求如此低迷,以至於隨著紐約和倫敦的銅價大幅高於國內市場的現行價格,各冶煉廠一直在競相出口銅。

但隨著投資人蜂擁至西方交易所,看空交易員爭相回購空頭部位,這種脫節持續擴大。銅價迅速攀升至每公噸 1.1 萬美元,也帶來了大量看漲選擇權,這一趨勢可能會進一步推動銅價反彈,因已賣出合約的交易商正透過買入期貨來彌補曝險。

值得注意的是,「大宗商品旗手」高盛表示,儘管對銅價展望保持樂觀積極,但近期市場訂單顯示,短期內需要謹慎,高價正在抑制需求,警惕基本面與價格預期的分歧。

高盛表示,最新訂單調查顯示銅需求超預期疲軟,隨著銅價飆升,需求放緩,從 4 月開始在 5 月進一步加劇,主要是訂單延遲和規模收縮。

高盛認為,當下的情景可能類似於 2021 年第二季,過高的銅價可能有所回檔,才能走上了更溫和、可持續的上漲之路。

高盛解釋說,2021 年第一季銅價暴漲 20% 之後,負面回饋從 3 月開始,並在第二季的大部分時間加劇。當時 5 月底銅價從每噸 10,240 美元的高峰開始回調 9% 後,情況有所緩解,銅價走上了更溫和、可持續的上漲之路。

該行說:「有人可能會說 2024 年的許多情況都有所不同,然而在我們看來,基本面是投資情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多鉅亨報導
〈財報〉理想汽車上季業績黯淡 本季交車展望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