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41.78
    -170.85 (-0.94%)
     
  • 國指

    6,374.66
    -47.15 (-0.73%)
     
  • 上證綜指

    3,032.63
    +3.71 (+0.12%)
     
  • 滬深300

    3,541.53
    +15.40 (+0.44%)
     
  • 美元

    7.8106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84
    +0.0004 (+0.04%)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32 (+0.12%)
     
  • 日圓

    0.0494
    -0.0001 (-0.22%)
     
  • 歐元

    8.3555
    -0.0313 (-0.37%)
     
  • 英鎊

    9.9060
    -0.0600 (-0.60%)
     
  • 紐約期油

    78.49
    -0.13 (-0.17%)
     
  • 金價

    2,348.40
    +30.40 (+1.31%)
     
  • Bitcoin

    66,180.30
    -58.19 (-0.09%)
     
  • CMC Crypto 200

    1,373.74
    -44.14 (-3.11%)
     

《大行》中金:部分外資流入推動港股快速反彈 長期持續回流仍需基本面支撐

中金發表海外中資股策略報告表示,短期部分外資流入推動市場快速反彈,但長期持續回流仍需基本面作為支撐。近期港股市場快速上漲,根據該行測算,當前資金來源主要以交易型資金以及部分再平衡需求的區域配置型資金為主,例如一部分行動較快的對沖基金或空頭回補的交易型資金(當前港股市場賣空成交佔比在一個月內驟降6個百分點至14%,為2024年1月以來最低),以及因為日本等外部市場再波動後重新再平衡回中國市場的本地和區域型配置資金。 截至今年3月,全球各類主動型基金(包括投資範圍覆蓋新興市場、亞洲除日本、全球市場等)對中資股的整體配置比例已經 從2020年10月的高點15%降至5%,相比被動型基金也低配1個百分點。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雖然部分對沖基金增加了對中資股持倉,但全球龍頭對沖基金整體對中資股的倉位環比依然下降9.3%,超過同期MSCI中國指數2.2%的跌幅。 與此同時,最新的EPFR數據顯示,更多區域性外資轉為流入海外中資股市場,包括主要投資中國、大中華區、新興市場以及全球除美國的基金尤其是被動資金流入1.7億美元,但海外主動資金流出有所擴大,不排除存在一定獲利回吐。 中金測算,如果假設以今年一季度流出的主動外資作為部分區域型資金再平衡需求的近似,那麼在EPFR口徑下第一階段的流入規模可能約為50億美元,相當於2023年以來主動外資流出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果進一步假設上述全部主動外資都從低配轉為標配中資股,將有望帶來超450億美元的流入,接近2021年下旬以來流出中國市場的總額。不過這一假設中長線資金的再配置需要基本面明顯改善來配合,尤其是財政政策發力以應對當前通脹下行和信用收縮的問題。 該行認為,近期包括地產與超長期國債等政策「組合拳」短期起到了提振預期的作用,但是政策若要有效,尤其是想要反映到基本面上,相比於長期目標,政策發力的整體的力度與推進速度尤為關鍵。這也是該行判斷外資後續流入,以及市場走勢的主要觀測因素。(wl/u)~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