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41.78
    -170.85 (-0.94%)
     
  • 國指

    6,374.66
    -47.15 (-0.73%)
     
  • 上證綜指

    3,032.63
    +3.71 (+0.12%)
     
  • 滬深300

    3,541.53
    +15.40 (+0.44%)
     
  • 美元

    7.8106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84
    +0.0004 (+0.04%)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32 (+0.12%)
     
  • 日圓

    0.0494
    -0.0001 (-0.22%)
     
  • 歐元

    8.3555
    -0.0313 (-0.37%)
     
  • 英鎊

    9.9060
    -0.0600 (-0.60%)
     
  • 紐約期油

    78.49
    -0.13 (-0.17%)
     
  • 金價

    2,348.40
    +30.40 (+1.31%)
     
  • Bitcoin

    66,131.44
    +151.09 (+0.23%)
     
  • CMC Crypto 200

    1,402.88
    -14.99 (-1.06%)
     

AI恐翻版科網泡沫?專家說它正改變經濟

AI恐翻版科網泡沫?專家說它正改變經濟
AI恐翻版科網泡沫?專家說它正改變經濟 (ASSOCIATED PRESS)

英偉達(NVDA)股價高處不勝寒,又再惹起一些人聯想這個人工智能熱潮是否泡沫,什麼時候會玩完。然而,有華爾街分析認為,這種迅速崛起不會像1990年代的科網股泡沫一樣的結束。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富瑞股票分析師Mark Lipacis在報告中寫道:「目前有很多公司通過提升產品性能、提高生產力或徹底降低成本,能夠透過生成式人工智能獲得回報。」

他說相比之下,在1990年代,公司是以痴人說夢式的希望去投資,抱著的是「先建設、客戶總會來」的心態。但如今,AI實際上正在改變商業前景。

「各行各業客戶對我們的AI數據中心平台有巨大且廣泛的需求。」英偉達創辦人兼總裁黃仁勳表示。「預計需求持續到明年。透過縮短周期並與供應商合作增加產能,我們的供應在未來數季將繼續增加。」

1990年代,市場對晶片製造商前景的一片樂觀,思科 (CSCO)、甲骨文 (ORCL) 和英特爾 (INTC) 等公司的股價隨之而飆升。

《紐約時報》甚至稱思科為2000年股市的「領頭羊」。但不到一年後,該公司就因經濟放緩而裁員,利潤變成虧損。

時任聖克拉拉大學經濟學副教授的Thomas Russell在2001年向《紐約時報》表示,思科的營運惡化是半導體行業的「警號」,他指出思科等「新經濟」是否能改變未來的經濟發展。

隨著科網泡沫爆破,這三隻股票都下跌了80%左右。

貝萊德全球傳統股票投資總監Tony DeSpirito在上月一次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AI的需求是「真實的」,並表示其「即將帶來」盈利增長。

廣告

本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大量跡象表明英偉達的需求超過了供應。

Tesla(TSLA)總裁Elon Musk表示,「英偉達如時我們提供硬件,我們都立即用上。」

大型科技巨頭亞馬遜(AMZN)和Alphabet(GOOGL)也指出,英偉達的圖像處理器(GPU)支持著它們的一些AI項目。Meta表示,生成式AI使用戶在應用程式上停留的時間更長,帶來額外收入。

高盛董事總經理Toshiya Hari在報告中寫道:「儘管我們認識到來自大型雲計算服務提供商(如專屬及內部解決方案等)以及其他商業半導體供應商的新興競爭,但我們預計在可見的未來,英偉達將繼續是高速計算行業的龍頭,因為其產品有『護城河』的地位,而客戶有迫切需要去開發和部署日益複雜的AI模型。」

黃仁勳估計,安裝在雲計算和企業軟件系統中的數據中心總值約1萬億美元。他表示,這些行業的資本開支正在轉向構建高速計算和生成AI的能力,但目前的支出僅2500 億美元,表明這一轉型還遠未結束。

「這不是短期的事情。」黃仁勳說。「這是一個長期的行業轉型,我們看到這兩個平台轉變同時發生。」